基础设施融资租赁项目普遍存在的一个普遍特征是金额比较大,动辄3-5亿元的授信金额与很多租赁公司现行的风控政策存在冲突,基础设施融资租赁还是有自己的特点,如何在放大额度又不扩大租赁公司整体的风险是摆在每一个基础设施为主的融资租赁公司的重要课题。
首先基础设施融资租赁项目(以下简称融建项目)与一般的租赁项目不同最重要的特征是,融建项目有施工单位参与,不管是拉动施工业务,获取新的工程量,还是解决现有工程施工业务中,业主的资金问题,施工单位都是融建业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一环,后面会对施工单位能够起到的作用进行重点分析。先回到额度的问题,租赁公司最关心的还是安全回收本金和利息,可以简单表述为“利润=收入-成本-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要想利润增加,需要在收入、成本和预期损失这些地方下功夫,成本主要是资金成本更多是自身信用等级和随行就市决定,扩大收入意味着放大授信额度,但同时预期损失也会增加,下面分析的重点就来到了如何降低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我们最后进行讨论。
预期损失(EL)从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本金和利息的损失程度。按巴塞尔协议3的描述为:
EL=PD*LGD*EAD*期限调整 (1)
下面是各因素的具体解读:
PD:Probability of Default 违约概率,就是客户出问题的概率,一般用评级描述。通常风险建模、打分卡、风险审批、行业基本面分析等都是在获取PD。
LGD:Loss Given Default 违约损失率,如果是非形式租赁物,即使客户出问题了,可以处置,那损失率就不是100%,有抵押物也是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讨论连带责任担保、保证金等时,其实是在降低LGD。
EAD:违约风险敞口,其实可以理解为本息之和,甚至简化放出去的钱。当我们讨论小而分散、总量控制、限额等时,是在试图降低或分散EAD。
期限调整:这个假设是租赁期剩余期限越长,那么收不回来的风险就越大(这并不总是符合实际,但反应了风险和期限有关的思想)。我们很多时候设计保理融资产品,要去账期相符,是在形式期限调整的逻辑。
要降低预期损失,可以选择高信用等级的客户、增加抵质押物和保证金,降低授信额度和缩短期限的方式中的一种或全部来实现,这也是我们在日常项目风险评审过程中采用的常见的风控思路。然而,实践中市场竞争激烈,几乎不可能所有方式都能够达到,需要有所取舍。最关键的一点是弄清楚对预期损失的接受程度有多少。对于违约概率(PD),我们可以选择的是信用等级中等区间的客户,对于低信用等级的客户,我们要坚决予以回避,因为如果违约概率(PD)过高,后面的系数如何增加都不足以弥补损失。要降低违约损失率(LGD),自然要尽可能增加抵质押物和信用等级高的担保人,做实租赁物,降低租赁物承作成数,但要注意,所有增信措施都要切实在项目出险时可执行,否则就变成了纸上谈兵。违约风险敞口(EAD)就是额度了,正常应该降低违约风险敞口(EAD),但本次讨论的就是要维持违约风险敞口(EAD)在一定的水平上。所以,我们分析的重点就来到了违约损失率(LGD)和期限调整。
如果要增加融建项目的额度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是缩短项目期限,比如正常的租赁期限是5年,调整到3年,可以增加适当额度。但要注意,租赁公司报价是采取租金的形式,也就是等额本息摊还,不能简单地看融资期限长短来判断。如租赁项目A,本金100万,期限两年,按季付息,到期还本,租赁项目B,本金100万,期限3年按季等额本息支付租金,表面上项目A期限更短,似乎风险更低,但项目A在第2年末,风险敞口还有100万,项目B在第2年末租赁本金已远低于100万,所以从项目方案上来看,项目B的风险敞口更低,这里有个默认的前提是随着时间拉长,不确性风险会更大。项目B的额度可以放到更大,如果采取加速租金回收的报价方案更好。
业主增加抵押担保品,也可适当增加额度,如提供商业用地办理抵押登记,可参照银行给予评估价值的3-7成的抵押率,在此基础上增加额度。
下面重点考察一下施工单位提供支持对额度放大的影响。施工单位能够提供的增信不外乎是担保函、流动性支持函(类似表达)、保证金、施工价差等。受限于集团政策限制,施工单位提供的担保函的难度加大,实际效力也大打折扣,但这并不意味着担保函就没有意义,至少增加了一些谈判的砝码,但在增加额度的效果方面,却不要过于依赖。施工单位提供保证金可以直接降低违约损失率(LGD),自然可以增加额度,而且保证金到期退还还可以拉高项目收益效果。施工价差是施工单位从项目收益中拿出来一部分,弥补给租赁公司,这种方式虽然对于降低违约风险敞口(EAD)直接效果有限,因为施工价差一般来说,总占比会比较小,但是,价差切分直接提高了项目收益率,我们知道,预期损失(EL)出现了要如何弥补,那毫无疑问是要用定价覆盖,如果从补偿的角度是用拨备去抵补。所以,施工单位提供价差切分,是可以提高授信额度。
1)更新方案PD是一致的,不多做讨论。
2)LGD降低可以增加业主的抵押物,假如业主提供2亿元商业土地抵押,按3成的抵押率,可以降低20%的LGD。
3)LGD降低还可以增加施工单位的保证金,假如施工单位愿意提供10%的保证金,那也可以降低10%的LGD,如果到期归还,可以增加收益率约为1%
4)内部增信可以提供担保函、流动性支持函、合作协议等,这种不太好量化,视施工单位信用资质、担保意愿而定,从谨慎角度可以少量考虑内部增信的效果。
5)EAD我们要从2亿元增加到3亿元,增长50%。
6)还款节奏和期限调整,如果将期限缩短至5年,没有宽限期,2年后风险敞口约还有2亿元,但前方案还款期限还有5年,而后者还剩3年即可还完,每年风险敞口相差约为4000万元,通过期限调整可以降低约20%的比例,为使分析简洁化,这里不暂不讨论还款节奏的变化。
7)施工价差,如果施工单位可以提供2%的施工价差,这里有个原则,施工单位提供的价差至少要高于我司正常类项目的计提拨备率,这样才能补偿,而施工价差的放大效果要视(3)中的分母而定,如果整体风险较低,系数小于1那是放大的效果,如果系数大于1那反而会使施工价差打折扣,那样就应该降低EAD而不是增加。以本例为例,假如项目风险偏中性,那么施工价差起到抵补拨备的效果。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调整后的预期损失不高于原方案,而授信额度是提升了的,收益率还有所增加。当然,现实中业主和施工单位的诉求会有所不同,不一定能满足上述所有条件,但工具箱丰富可以多做调整,以满足多方的需求,达成交易。
以上讨论的都是预期损失(EL),还有非预期损失,也可以称为黑天鹅,从经营角度,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只能控制集中度; 从补偿角度 ,则用资本去抵补,也就是说非预期损失如果发生,租赁公司只能用自己的资本金去弥补。所以,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增加EAD,还是要有一个总体的限额和集中度的考虑,黑天鹅是没法预期的,对于租赁公司来说,资本金都是比较宝贵的,如果损失资本金,再翻身就很难了。
最后,大家常说的“高风险,高收益”的观念是存在一定的误区,并不是说高风险就一定会带来高收益,而是说要获得一定的收益是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通过一定的措施可以将这种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本文讨论所遵循的思想即是融建项目虽然放大了额度,收益也有所增加,但公司的整体的风险并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