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租赁行业在合规要求下,加速步入优化调整期,展现出新变化与新作为。
2022年,对行业合规发展影响深远的《关于加强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合规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通知》提出,引导金融租赁公司立足主责主业,主动对接新发展格局需要,在先进制造业、绿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寻找业务切入点,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在从业人士看来,这意味着行业要持续贯彻“真做租赁、做真租赁”的发展理念,加速行业转型发展,全力服务好实体经济。
《通知》还明确,金融租赁公司要做精做细租赁物细分市场,逐步提升直接租赁业务在融资租赁业务中的占比,这为金融租赁行业回归本源、转型发展定下基调。
“求稳”更要“求变”
金融租赁具有鲜明的“融资+融物”禀赋优势,相较单纯的融资,金融租赁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门槛,还可以满足其对生产设备的使用需求,提供方便快捷、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比如,为工程机械企业提供设备的直租或者售后回租服务,凭借特色优势,在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行业中小微企业租赁资产余额为18568.43亿元,同比增长35.89%。
不仅是小微金融,在转型道路上的金融租赁公司在数字转型、经营租赁等方面都在进行有益探索,逐步建立起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金融租赁公司的转型实践,目前有三大着力点。“一是通过积极研发创新,推动金融租赁公司数字化转型,加强金融科技对业务发展的支持作用;二是布局农机、货车、户用光伏等个人业务,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三是在轨道交通、工程机械、高新技术等领域拓展经营租赁业务,提升金融租赁公司资产管理能力。”《报告》指出。
为扭转偏离市场定位的局面,摒弃“类信贷”业务,改善业务结构,更直接地服务实体企业,金融租赁公司持续扩大经营租赁和直接租赁业务布局。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金融租赁公司租赁资产余额3.64万亿元,同比增长9.27%,其中,经营租赁资产余额6656.94亿元,同比增长20.16%;直接租赁资产余额3447.99亿元,同比增长15.04%。
转型面临压力
尽管转型趋势向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金融租赁公司的转型难度比想象的要大——金融租赁公司转型既要确保贴近实物、融入实业的发展方向,又要不忽视租赁物合规管理,及时化解租赁业务转型过程中的新问题和新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年来,个别金融租赁公司因租赁业务“三查”不到位、租赁物存在瑕疵、租赁资金流向禁止性领域、风险分类不审慎、租赁资金被挪用等违规问题受到行政处罚,给行业再次敲响了警钟。
更大的难点在于风险防控——金融租赁公司既要面对如经济周期性波动等宏观层面的系统性风险,又要面对诸如项目人员的操作风险等微观层面的各类风险。
强化风险管理
业内人士表示,在实际操作中,金融租赁公司往往通过调整业务方向、强化风险控制及减少风险敞口等手段来主动降低风险。此外,还会通过计提一般拨备和资产减值准备金,来形成风险“缓冲带”。
不过,有律师直言,如果金融租赁公司没有计提或没有足额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准备金,这就意味着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屏障被撤离。建议企业提高重视程度,建立并切实执行完善的会计记账和减值准备处理制度和流程。此外,还要强化租赁物管理,重视租赁物风险缓释作用。
原银保监会指出,在压降构筑物租赁业务同时,要继续严控房地产租赁业务,防止“跷跷板”效应。深入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合规性专项现场检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全面排查问题线索,紧扣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坚持问题整改和问题查处两手抓,促进金融租赁公司提升合规意识,实现稳健经营。
开拓业务新蓝海
户用光伏、储能服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随着产业的发展以及市场的开拓,以往金融租赁公司较少涉足的细分市场正变成金融租赁行业业务创新的新蓝海。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蕴含着巨大潜能,资源整合已是大势所趋。”交通银行首席专家,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斌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金融租赁行业在推动动力电池产业转移、承接和进化等场景中已开展诸多有益探索,一方面,开展“电池银行”业务,实现电池持有方和使用方的双赢;另一方面,聚焦电池回收领域,打造高质量“城市矿山”。对承租人而言,能实现现金流回笼及车辆的持续经营,对远期购买方而言,能提前以固定价格锁定动力电池,实现货物数量与价格的双重保障。
展望未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报告》中指出,金融租赁公司将坚定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在支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