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是租赁公司的生命线,租赁公司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拼的是资金数量和资金成本,而资金数量和资金成本的首要影响因子就是股东背景,在这方面,央企租赁(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97家央企)可以说具有天然的优势,占据了天时(股东背景)、地利(良好的租赁发展机遇期)的优势,但是绝大多数或大多数,却没有发展起来,或者说当对于拿资金的优势,业务发展却与资金优势不匹配。
租赁小哥接触过很多央企租赁,本身也在央企租赁,对央企租赁既爱且恨,大多数央企租赁的状态都基本一致:
服务集团是首要;
产融结合要做到;
规模不大没关系;
一点风险玩完了。
另外,还有一点,酷爱转租赁!
既然规模普遍没做起来,状态也大多一致,那肯定是有深层次的制度原因。
首先:监管。虽然央企租赁原先受商务部现在受银保监会监管,但长期以来日常经营中真正受到现场及非现场监管以及对央租赁有威慑力的是国资委系统,国务院国资委的职责第一条是:监管中央所属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的国有资产,第二条第一句就是:承担监督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无论规模做的多大,所有者权益增长有多快,但是出了风险项目,就是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极大挑战和侮辱,带来的是各种问责和处罚,在这种情况下,央企租赁即使不做业务,也能达到国有资产“保值”,但是做业务或做很多业务而导致出了风险项目,就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不要试图用租赁公司一年创造利润1个亿,可是只出了5000万的风险项目,国有资产还是增值了的思维来解释,就像一个落马官员对纪委说:我给国家创造了100亿的收入,我只拿了1个亿。是一样的逻辑。这种情况下,央企租赁的领导者以及所在的集团等上级单位,没有太大动力让央企租赁做大。
为什么金租很容易做大,除了牌照以及衍生出来的优势,金租的监管者是银保监会,银保监会的监管职责是什么?维护银行业和保险业合法、稳健运行。只要坏账率、资本充足率等指标不超出合理限度,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即可。监管对风险项目司空见惯,这不过是金融行业的日常经营业态和应有之义。出了风险只要不违法违纪,程序合法合理,金融结构和领导都能承担,也无死死的追责。
其次,央企集团。97家央企,除了国新主业是金融背景外,其余均有产业背景,而且绝大部分是各种形式的制造业,金融板块尤其租赁公司在集团地位显得并不突出/不太重要/可有可无,有时甚至异常尴尬,不是正室,像个姨太太或通房大丫头,只不过有的姨太太搞得风生水起险些盖过正室,有的惹是生非红杏出墙,有的默默无名险被扫地出门。而且相当一部分央企租赁设立初衷就是服务集团内产业。非主业的地位导致集团层面对租赁公司不是很支持或比较支持,高层对央企集团的定位也是:心无旁骛做主业。
另外,作为制造业的央企,骨子里缺乏或没有做金融的基因。往往用精密制造业的思维来看待金融企业,不能容忍租赁公司出一点风险,这对租赁公司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要持续经营,风险的出现不过是一个是时间问题,当出了风险,对整个央企集团来说是不可忍受的,但是又不知怎么管理、控制风险,这时往往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暂停业务或将业务收缩于集团内或集团内上下游等,这也确实符合了国资委的相关要求。
当然,不是所有央企租赁都是这样,有的历史性的抓住了极好的机遇成为行业佼佼者或龙头,但更多的是不温不火或在温水中凋零或还在摸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