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一处造船厂内,一艘6.4万载重吨散货船(NE428)正式开工建造。作为6.1万载重吨散货船的升级版,该船型能够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所规定的能效设计指数(EEDI)三阶段排放标准,具有低油耗、大舱容、绿色环保等性能优势。据悉,该艘船舶的委托建造方,是华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该艘船舶也是其16艘大灵便型散货船经营性租赁项目开工建设的首艘船舶。
2010年以来,金融租赁行业的船舶经营租赁业务逐步大规模开展,至今已成为众多资金实力雄厚、专业管理能力过硬的金融租赁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成为行业发展颇具代表性的特色业务。
不仅是船舶经营租赁业务,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金融租赁行业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展业模式,在新基建、新能源、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等领域强化布局,主动挖掘新兴产业的客户需求,创新研发与细分行业、客户经营特征相匹配的金融租赁产品。
加强新基建相关业务拓展
回归租赁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目标,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稳步前行成为行业的主旋律。
金融租赁公司结合行业特点,正在大力培育新赛道,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的拓展,着力构建新基建业务板块的体制机制。
以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交银金租”)为例,其明确新基建业务范围,优化新型基础设施客户选择标准,建立了新型基础设施客户和贷款统计数据口径。“我们还利用公司自主开发的‘E获客’智能综合平台,增加了新基建等热点领域信息推送,提升自主获客、科技获客、精准获客能力。”交银金租的一名业务人员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据了解,今年1至9月,交银金租已实现新基建领域业务投放105.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8%。
从布局方向上看,一方面,金融租赁公司重点在新兴的数据中心(IDC)行业深耕,例如,今年交银金租在京津冀地区落地奥飞数据固安聚龙数据中心项目,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与万国数据合作推出数据中心项目等;另一方面,重点在传统轨道交通行业挖掘,例如,交银金租完成的无锡地铁4号线5亿元以及杭绍城际轨2.91亿元项目投放,中车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完成的苏州地铁2号线的城市地铁定制化租赁项目等。
擦亮“智慧租赁”标签
依托自身市场定位与资源禀赋优势、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各具特色的金融科技赋能模式,正成为越来越多金融租赁公司的选择。
比如,国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银金租”)深化金融科技与业务发展融合度,持续推进成体系、高效互联的数字化租赁业务建设工作。
除了健全自身的信息科技制度体系外,金融租赁公司对于专精特新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也日益加大。
“我们在助力国产飞机及船舶制造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同时,也在密切关注集成电路、大数据、高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助力科技型企业进行设备购置与技术更新。”上述交银金租业务人员说。
据介绍,今年9月,交银金租完成了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5亿元售后回租项目,资金用于支持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制。
在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发挥租赁优势,服务智能、智慧产业,一直是行业积极探索的方向,金融租赁公司要做的就是以租赁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配置,积极探索以租赁物为基础、深化直租和经营性租赁的场景化应用,助力技术更新与突破。
打造多元化增长引擎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金融租赁行业迈入更加专业化、差异化、精细化的发展阶段,行业发展将更为稳健。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金融租赁行业总资产规模为3.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9%;租赁资产余额3.33万亿元,同比增长6.08%,彰显了行业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不论规模大小,金融租赁公司都在努力寻找并建立新的增长引擎。
“我们将进一步做大做强新基建业务,积极布局绿色租赁、科技租赁、普惠租赁,在经济发展新浪潮中寻求新机遇,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交银金租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银金租表示,在国家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与“双碳”目标,大力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租赁集“融资”与“融物”为一体,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产融结合的优势,服务国家战略,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展望未来,业内专家认为,金融租赁公司还需进一步扩大在汽车业务、盾构机业务等设备领域的投放力度;同时,在聚焦主责主业的基础上,平衡好规模、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不断加强市场分析,做好客户需求的对接,持续探索业务创新转型发展机遇,做好内控合规管理,严守风险防控底线,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同时不断提升经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