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的行业价值已经通过实证表现出来:在国际上,融资租赁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但在中国还处于发展初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融资租赁的价值理论和运营理论。
融资租赁的价值理论:
社会分工理论能够解答融资租赁行业的存在价值问题,社会分工是行业形成的基础,一个企业的活动包含了许多职能,分工或专业化的过程,就是企业职能不断分离出去,其他专业化的企业专门承担这些职能的过程。融资租赁就是承担了对租赁物资产管理的专业化分工的融资方式。
产权理论是融资租赁行业特殊性的首要理论。这是与分工理论相呼应的理论,融资租赁就是通过“三方两合同”的安排,把债权和物权通过租赁物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正是利用产权的安排保护交易的可靠性,进而通过“最佳产权清晰度”使外生与内生交易费用总和最小。
用益物权理论是对融资租赁物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用益物权是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承租人的租赁权就是用益物权。“买卖不破租赁”是对租赁用益物权的形象概括。所有权与用益物权,正是所有权与控制权两权分离在法律上的规范表述。没有用益物权,就没有租赁权,也就不会有融资租赁。
服务业价值理论是租赁行业价值的衍生理论。在社会分工的过程中,服务业在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服务业具有重要的网络连接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历史证明,大规模的生产必须要与大规模的销售和租赁服务结合在一起,否则经济难以循环,这也是融资租赁蓬勃发展的外在需求。
自力救济理论是出租人行使租赁物取回权的理论来源。自力救济是指权利人的权利遭受侵害在国家机关未能提供及时保护的情况下,以个人的力量进行保全性自救的行为。狭义的自力救济仅指民法的自助行为。对于融资租赁而言,由于租赁物所有权仍保留在出租人,在承租人违约情况下,出租人可否自行取回租赁物,至关重要。《民法典》第七百五十二条规定,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租金。承租人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不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请求支付全部租金;也可以解除合同,收回租赁物。
会计理论是融资租赁会计准则界定方面的理论基础。会计主体理论对融资租赁物的核算至关重要,是决定租赁物是纳入承租人表内还是出租人表内的前提。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取消了承租人对于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分类,要求承租人对除短期租赁(租赁期不超过12个月)和低价值资产租赁(全新状态下绝对价值低于4万元)以外的所有租赁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
税收基本原则理论是税收鼓励优惠的理论基础。由于融资租赁可以增加投资、加快设备更新,有利于经济发展,因此政府从增加长远财政收入的角度,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包括直接的税收优惠和对租赁物的加速折旧政策等。
金融监管理论是融资租赁监管制度适度的理论基础。与融资租赁适度监管密切相关的是金融风险控制论和基于市场约束的金融监管理论,原因在于融资租赁公司不吸收公众存款,依靠金融市场融资为主,社会外部性比银行要小,受市场约束明显。所以,对于融资租赁的监管,应采取适度监管和效率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融资租赁的运营理论:
融资租赁行业是一个独特的行业,其运营也有着独特的规律,因为有着独特的理论做支撑。
周期理论揭示了行业发展特点。和其他行业一样,融资租赁也有一个渐进的发展阶段。世界租赁大会主席阿曼波先生将租赁发展分为六大阶段,被称为“租赁周期理论”。根据该理论,租赁被分成两大类别和六个阶段,两大类别是指出租服务和融资租赁;六个阶段是指租赁(Rentals)、“简单”融资租赁、“创新”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Operating Lease)、新的产品、成熟阶段。其中,后五个阶段属于融资租赁。在各个阶段,又有着不同的特点。租赁周期理论描述了租赁⾏业的发展历程并展⽰了发展方向,有利于我们从时间维度把握发展的特点。
信息不对称理论在融资租赁⾏业发挥着深入的作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虽然这一理论应用普遍,但融资租赁应用得更充分。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融资风险管理方面,融资租赁通过对租赁物所有权的控制,能够降低融资门槛,减少对客户资信资料的要求,因此能够收取比银行贷款利息稍高的租息;
二是在租赁物全寿命周期管理方面,租赁公司具有比较优势,如对租赁物资产评估、在线监控、二手处置等方面,具有专门团队和专业技能;
三是在承租人、出租人、设备厂商三个主体交易过程中,相关信息比两方的主体交易更透明,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