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简称:康安租赁 股票代码:835319官方微信 | 请您留言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阅读信息


 新闻中心

关注微信公众号
 联系方式
公司总机:(86)0573-80770900
公司地址:浙江省海宁市海昌南路357号金融中心建行大楼10-11楼
阅读信息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金融租赁大有可为
来源:浏览量:227时间:2022-06-08

摘要
  
  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陆续提出碳中和目标,中国在2020年提出了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远期目标。“双碳”目标的提出,带来了巨大的绿色租赁业务需求,应顺应碳中和趋势,大力拓展绿色宜租业务。本文从碳中和背景出发,寻找金融租赁公司宜租领域,探讨如何提升服务能力、打造差异化竞争力的路径。
  
  1、引言
  
  为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京都议定书》(1997年)和《巴黎协定》(2015年)等国际公约先后签订。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12日,中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KW以上[],这意味着2021年起的十年年均新增装机在74GW左右,这是************次将可再生装机目标纳入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2、金融业在推进“双碳”目标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外诸多研究表明,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场广泛而深远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金融业将发挥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发展绿色金融对金融业自身也有着长期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本文不再赘述。目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对能源的需求还处于快速增长期,据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第70版)》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2020年全球碳排放总量中占30.7%,位居第一,远超北美(16.6%)和欧洲(11.1%)。我国单位GDP碳排放量(按购买力平价2015年美元计)、单位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分别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1.3倍[]。但距离碳达峰目标仅有不到10年,碳达峰距碳中和愿景仅有30年,仅为欧盟碳达峰到碳中和目标时间60年的一半,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且需要巨量的资金投入。
  
  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12.5万亿元,规模位居************,近五年绿色信贷不良率均在0.7%以下,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整体不良率。中金公司张帅帅等(2021)指出,2021-2030年实现碳达峰我国绿色投资年化需求约为2.2万亿元/年,2031-2060年实现碳中和绿色投资年化需求约为3.9万亿元/年[]。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谢振华等项目综合报告编写组(2020)指出,若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按实现1.5摄氏度目标导向转型路径下需累计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绿色资金除财政可覆盖少部分外,巨量缺口还需要金融市场来实现。到2060年,中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将增至百万亿元以上,按当前租赁10%的渗透率估计,绿色租赁市场到2060年将达十万亿元规模,绿色租赁既是挑战,更是时代机遇。作为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的金融业态之一,金融租赁凭借着“融物+融资”的特点以及具备长周期的特性,与资金投入大、建设期长的绿色低碳项目匹配性强,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3、“双碳”主要减碳固碳行业及宜租领域展望
  
  根据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之一就是“物质资源消耗少”,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业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类。2021年1月,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发展目标包括调整能源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努力增加生态碳汇六个要点与思路。目前,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已成为金融租赁公司的重要着力点,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碳中和目标紧密相连,以“设备”为主的固定资产绿色宜租领域广泛。据此并结合相关研究来看(因碳排放量主要依靠测算,各类机构报告所列数据还存在差异)[],主要减碳固碳行业以及其中蕴含的宜租领域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能源领域。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领域将着眼于完善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动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能源领域2060年清洁能源供应占比近80%,剩余部分通过碳捕捉实现中和[]。发电部门中火电将自碳达峰逐年退出、碳中和时装机清零,水电和核电发展空间有限,需大力发展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电网输送中将构建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加快清洁能源同步并网,推动特高压技术(UHV)、电化学储能、5G基站建设;用电侧将加快工业用电取代煤油气,提升清洁能源消费并稳定降低电价,构建数据中心等。能源领域,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电储能(如氢能燃料电池)、充电桩、5G基站,电传输,能源生产、输送及使用过程中的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及数据中心等领域绿色租赁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2)工业和制造业领域。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和制造业领域争取2025年前钢铁碳排放达峰与2022年前石化行业达峰,2060年实现工业碳排放较2020年降低70%—80%[],包括设备升级、生产加工、金属冶炼、石油化工的工业和制造业领域将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淘汰、化解、优化产能,推动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节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速低碳技术、新材料、先进设备等的研发推广。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我国将努力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不变,通过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等,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工业和制造业领域将创造新的生产方式,促进企业技改和设备升级,庞大的设备领域中绿色租赁发展潜力巨大。
  
  (3)交通运输领域。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交通运输领域将推动汽车与交通行业2028年提前达峰,2060年实现核心城区新能源汽车与配套设施全覆盖。中国道路、民航、铁路和水运温室气体排放分别占交通部门总排放量的76%-80%、10%-13%、2%-3%和6%-11%(王海林,2017,Mccollum&Yang,2009)[],故而推广新能源车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将从目前的5%升至2025年的20%,新能源车厂商,新能源汽车及其上游的核心“三电”(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材料,与之配套的充电桩和加氢站建设也会同步繁荣,相关厂商及各类设备均有宜租领域。
  
  (4)建筑领域。建筑领域争取2060年碳中和时期城镇商业绿色建筑覆盖率达70%—90%,减碳可以通过完善绿色建材标准与分类、应用新材料,建立标识管理系统,提升绿色建筑比率,有序推进符合年限存量建筑低碳改造,推广光伏设备在商用建筑中的应用,引入建筑节能低碳循环系统等措施来进行。因此,在新材料生产、存储、运输中,屋顶光伏,绿色建筑建造装配设备,节能低碳循环设备中存在绿色租赁业务机会。
  
  (5)农业、土地利用、环境保护领域。该领域在碳中和时期提供自然碳汇贡献,开展碳汇市场化。生物产业、节能环保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业生产中降低化肥施用,提升土壤固碳水平,提高清洁能源农业机械装机量;林业碳汇中确保2030年达峰前森林蓄积量年均增长1亿立方米以上,持续开展经营型碳汇和造林型碳汇,助力负排放升级;水、土、环境治理和资源循环中进行的水土大气污染治理、垃圾分类、垃圾焚烧;以上减碳固碳领域均有设备参与,如清洁能源农机、垃圾焚烧等固废处理设备、农业无人机、林业直升机,污水处理、污泥处理、烟气治理设备等均有宜租领域。
  
  (6)负碳技术领域。碳捕集、碳利用与碳封存、直接空气碳捕集等负碳技术为真正实现零排放成为可能,如2021年9月中科院科学家首次实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在此过程中所需机器设备租赁及碳排放权等未来创新型租赁物等均是绿色租赁宜租领域。
  
  4、绿色租赁业务实践——以稠州金租为例
  
  浙江稠州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稠州金租”)作为“中国绿色租赁共同体”第一届联席理事会副主席单位,长期以来将绿色租赁列为重要战略领域和差异化发展的落脚点。
  
  组织配套方面,稠州金租根据《浙江银行业绿色金融行动计划(2017-2020)》的部署制定了自身行动方案,并据此成立了绿色金融委员会,组建了包含营销端、审批端、租后端全流程的绿色金融团队。在绿色金融委员会的推动下,2018年出台《绿色租赁管理办法》,通过绿色租赁业务大力支持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绿色低碳行业发展。
  
  风险防控方面,稠州金租每年度《授信政策》均将“绿色金融”列为重点业务发展方向,对于绿色低碳租赁业务建立相应“绿色通道”,采取差异化的审批,信贷资源优先用于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业务。为切实提升绿色租赁项目识别能力,稠州金租多维度积累并建立绿色金融企业数据库及ABC三类绿色金融分类管理体系,对于低碳领域业务支持介入,对于高污染、高能耗及产能过剩、部分转型升级项目等高碳领域谨慎介入,对于环保违法、限制及淘汰类等项目禁止介入,有效防范环境与社会风险,形成了“依法合规、区别对待、寻求平衡、持续发展”绿色金融风控理念。
  
  产品创新方面,稠州金租设计有针对性、差异化的绿色租赁产品,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出台《光伏电站融资租赁业务指引》,为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出台《制造业融资租赁业务指引》,针对义乌包装印刷企业技改出台《印刷包装类融资租赁业务指引》,针对生态环保旅游领域出台《旅游行业融资租赁业务指引》,针对厂商业务出台《厂商租赁业务指引》《商用车厂商租赁业务操作手册》,针对绿色医疗领域出台《医疗行业融资租赁业务指引》,为水电气热、交通、通信、环保设施及绿色园区等民生项目出台《民生工程类融资租赁业务指引》。
  
  激励机制方面,稠州金租积极探索租赁资源、财务资源、激励措施等向绿色租赁倾斜,制定了《绿色信贷工作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将“绿色贷款”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方面,绿色企业法人类客户享受相关定价优惠。
  
  业务实践方面,自稠州金租2016年10月开业以来,绿色租赁业务累计投放63.64亿元,绿色租赁业务余额31.49亿元,占公司全部租赁业务比23.74%,资产质量优异,不良率为0.00%,租金回收率100.00%。在清洁能源领域,围绕光伏发电、天然气推广利用发力,与光伏电站建设方、分布式电站业主方实现合作共赢,累计以设备租赁的方式支持了诸暨市晶能光伏等客户的43个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和陕西某天然气项目,其中,光伏电站投放数量位居行业前列,装机容量共计96.2MW,年碳减排量96000吨。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领域,为5个省16个地(市)的环境基础设施、海绵城市、绿色交通、城镇能源基础设施等21个民生项目提供绿色租赁服务。在生态环境领域,在7个省13个地(市)的17个生态保护或生态修复项目提供绿色租赁服务。在节能环保领域,为专门从事污泥处理的义乌绿威环保科技提供绿色租赁服务。
  
  此外,稠州金租还为光伏设备制造企业提供租赁服务(此类业务不纳入绿色信贷统计之列)。落地于义乌高新园区由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3.5亿元建设的年产12GW(吉瓦,1GW=100万K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便是有力见证,该企业是全球排名前列的专业光伏电池制造商,2020年电池出货量仅次通威,规模居国内第二,稠州金租在该项目建设之初便提供了2亿元租赁款支持,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稠州金租还为某全球知名光伏企业旗下浙江分公司提供了1亿元授信,该公司是全球为数不多拥有垂直一体化产业链的光伏制造商,致力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光伏应用系统的研发、加工、制造、安装和销售,租赁款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5、金融租赁公司提升“双碳”目标 服务水平浅议
  
  一是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双碳”目标。顺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趋势,将“双碳”融资租赁作为打造专业化发展新路,构建差异化、规模化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研判宜租领域机遇与风险,积极寻找并稳健开拓适合自身资源禀赋的绿色租赁细分市场。
  
  二是创新“双碳”融资租赁产品和服务。积极拥抱区块链、物联网等金融科技,运用好政策性担保、政府性基金、财政性扶持等碳达峰、碳中和优惠政策,加大“双碳”领域银租合作,持续创新“双碳”绿色租赁产品。
  
  三是健全绿色租赁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绿色租赁业务考核激励,采取授信审批支持、专项信贷规模、内部转移定价倾斜、经济资本考核、配套财务激励等方式,降低绿色资产风险权重,完善授信尽职免责政策,做大做强绿色租赁业务规模。
  
  四是提升服务“双碳”目标运营能力。因需设立绿色租赁专营部门,加大绿色租赁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注意交易对手的选择、交易结构的搭建和项目风险的控制,积极通过申请央行专项再贷款、发行绿色金融和碳中和债券、对接碳中和领域银票和国内证、利用碳中和业务优势申请银行中长期授信等方式筹措中长期低成本资金,缓解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和资金成本问题,合理安排租金计划等方式改善资金结构,不断提升碳中和绿色租赁业务竞争力。
  
  6、结语
  
  金融租赁公司助力推进“双碳”目标大有可为,核心是为减碳固碳客户提供以设备为主的绿色租赁业务,通过不断加强绿色低碳业务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专业化深耕绿色租赁领域,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关于康安
公司简介
公司优势
组织构架
员工风采
新闻中心
企业动态
行业动态
财经快报
康安业务
业务介绍
租赁优势
申请条件
操作流程
操作案例
服务中心
客户反馈
项目推荐
信息下载
投资者关系
公司公告
股票信息
财务报告
投资者互动

康安微信公众号

公司总机
(86)0573-80770900
投诉电话:0573-80770901
公司地址: 浙江省海宁市海昌南路357号金融中心建行大楼10-11楼
浙江康安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  浙ICP备13018341号-1技术支持:炎黄在线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8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