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本来指的是实体经济领域,出现的背景是重复低端的供给,无效内耗的竞争,带来了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的问题,国家出台供给侧改革政策,通过“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去杠杆”,来降低产能过剩的问题,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供给侧改革成效是显著的,原来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价格过低,行业全面亏损的情况得到了扭转,小煤矿、小钢铁厂得到了治理,安全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行业利润提升之后,也有助于增加研发投入,进行产品和产业升级。
实体经济领域的产业升级无疑是比较成功的。融资租赁行业其实也在进行一场供给侧改革。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顺着这一思路,可以对融资租赁行业最近行业政策走向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对未来也有更好的把握。
首先在融资租赁领域面临着跟实体经济类似的问题,就是供给过剩。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有融资租赁公司数量11676家,这一数量明显是过剩的,其中有不少是空壳公司,各省的金融监管局都在公布经营异常融资名录,有3000多家已经进入了这个名单,第一财经日报估计有60%都是空壳公司,实际情况可能更多。空壳公司过多,造成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监管难度加大,融资租赁四大支柱:监管、法律、会计和税收,如果监管不到位,金融秩序出现混乱,不仅对融资租赁行业本身有不利影响,还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融资租赁供给侧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将融资租赁行业监管交给银保监会,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省金融监管局公布非正常经营融资租赁公司名单,对这部分空壳、失联、无实缴资金和无实际业务的融资租赁公司进行清理整顿,将其逐步出清。
租赁公司供给侧改革的第二步是降杠杆。金融本身是玩杠杆的,但杠杆与风险需要有一个平衡。根据巴塞尔协议III,银行的杠杆比例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但银行业是受到严格监管的行业,相比较而言,租赁公司特别是商租公司的监管是比较薄弱的,商租公司的资金来源不能吸收存款,也不能做同业拆借,相应的风险也少一些。但是租赁公司未来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必然要接受更为严格的监管,对于商租公司监管的初步要求是不超过8倍杠杆,这比之前的10倍杠杆要求有所降低。如果租赁公司要继续发展只能增大资本金,这是降低租赁公司杠杆的举措,也增强了租赁公司抗风险的能力。
租赁公司供给侧改革的第三步是促使租赁业服务实体经济,回归租赁本源。租赁公司的本源就是在服务实体经济中产生的,后来发展到以融资为主,融物为辅,也是中国金融现实状况决定的---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业一家独大,租赁公司成为影子银行也是水到渠成。存在即合理,但不一定符合潮流,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租赁业影子银行业务也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很多都是与银行直接竞争,在成本上租赁公司跟大中型银行比是没有优势的。很多股东实力不强,融资成本偏高的租赁公司,自然就要补短板,强弱项,进入实体经济领域锻炼自身能力,这也是一场大浪淘沙的进程,残酷的的市场竞争,使少数优秀的租赁公司能够生存下来。
租赁公司供给侧改革的第四步是定位清晰,谁批准,谁监管,谁担责。租赁公司的定位一直有所摇摆,租赁公司成立之初就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商务部监管的租赁公司倾向于是商业服务类企业,在监管、法律和税收上都是按这个思路在制定政策。人们发现,租赁公司的业务更偏向于融资,更像是金融业务。监管也顺应发展趋势,融资租赁行业全部转交给银保监会管理,坐实了融资租赁属于金融业。就在广大租赁民工畅想着,融资租赁行业也变身为持牌金融机构,与金租公司,甚至与信托、资管公司平起平坐的时候,一盆凉水浇了下来,2021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地方金融组织应当坚持服务本地原则,在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区域范围内经营业务,原则上不得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业务。”,融资租赁公司定位成了跟小贷公司、保理公司一样的地方监管的金融企业,与金融租赁公司监管趋同的想法渐行渐远了。也可以理解,商租公司的数量过于庞大,也不是由银保监会审批,银保监监管力量有限,只能把监管的担子甩给地方监管机构,由此带来问题就是融资租赁公司的定位下降明显,未来还需要用实际行动证明租赁公司的价值所在。
租赁公司供给侧改革的第五步是服从国家政策导向,堵住政策漏洞。前面讲的供给侧改革主要面向的是实体较为一般的中小型租赁公司,对于股东实力很强,在全国都有布局的大型租赁公司或金融租赁公司的影响就不大,但这部分租赁公司才是这个市场的主流,会影响到宏观的金融风险。从国家层面来说,现在有两个大的风险隐患,分别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危机和房地产市场风险。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而言,就是要堵住租赁公司增加地方政府隐债的口子,业内人士耳熟能详的对租赁物限制为非公益性资产,不能为构筑物,承租人不能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名单,不能是隐债名单的企业,都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政信类项目是很多大型租赁公司的主要资产来源,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让不少大型租赁公司也走向转型的道路,不少金租公司在做产业化转型的尝试,改革的收效还是显著的。至于房地产的风险,租赁公司涉猎的不算多,一是没有合适的租赁物,二是在融资端,底层资产也很难获得银行的的授信,所以房地产业不是租赁监管政策的重点,倒是信托在房地产业投入规模大,就不展开了。
以上这一套供给侧改革组合拳打下来,看得到的效果是租赁公司的数量逐步减少,资金投向也在慢慢转变,整体的行业风险有所降低。行业的监管思路在逐步清晰,融资租赁走过一段野蛮生长的时期,一段充满红利的时期,但那不是一个行业的常态,有人收获了暴利,那主要是时代的馈赠。融资租赁能不能找到自己的特殊定位,成为实体经济的助推器,收获自身的第二增长曲线,需要业内有识之士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