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趋势
1、发展概述
2020年商业保理企业资产支持类产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过数年的铺垫,市场对以保理公司为原始权益人发行的资产支持类产品已逐步认可,发行方案日趋成熟。全年商业保理企业发行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元,平均单只产品发行规模稳步提升,发行效率不断提高;评级集中在较高等级,次级规模占比小幅下降,资产质量稳步向好。
2、整体规模
2020年全年共发行资产支持类产品851只,同比增长57.59%,发行金额5,607.12亿元,同比增加62.35%。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较前两年超过100%的增长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增长态势,成为固定收益市场中的一颗新星。
2021年上半年共发行资产支持类产品416只,同比增长12.74%,发行金额2985.27亿元,同比增加35.81%。
3、监管机构
从监管机构看,2021年上半年证监会体系共发行289只,同比减少13.65%;金额1841.71亿元,同比增长12.45%;协会体系发行127只,同比增长67.11%;金额1143.56亿元,同比增长204.07%。
在我国,ABN市场比ABS市场起步晚了两年,但近年发展十分迅速,自2017年商业保理公司首支产品成功发行后,市场规模迅速从10亿元发展到如今接近2000亿元的年发行总额。
4、单只发行规模
2020年发行的资产支持类产品最低为0.508亿元,最高为60亿元,平均规模6.59亿,较前一年小幅增长。分监管机构来看,证监系统平均5.93亿,协会系统平均8.36亿。
2021年上半年发行的资产支持类产品最低为0.32亿元,最高为30亿元,平均规模7.18亿,较2020年上半年小幅增长。分监管机构来看,证监系统平均6.37亿,协会系统平均9亿。
过去一年半,发行规模上均保持了一贯的协会系统产品单笔金额高于证监系统产品的统计特点。
5、产品期限
2020年发行的资产支持类产品中,一年以内的698只,3,966.16亿元,占比71.27%;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109只,1,012.02亿元,占比18.05%。三年以上的44只,598.94亿元,占比10.68%。
总体来看保理公司发行的资产支持类产品期限较短,主要是受制于贸易应收账款本身的期限不长。长期限产品或是以租赁、尾款等非常规应收账款为底层资产,或是安排循环购买结构以完成长期融资。
6、次级占比
从次级占比上看,2020年发行的资产支持类产品中有235只产品未包含次级,占比27.61%;已发行产品次级金额总计109.66亿元,占总计发行金额的2.14%,较前一年下降0.57个百分点。
2021年上半年发行的资产支持类产品中有89只产品优先级占比100%,数量占比21.39%;已发行
产品中次级金额总计67.32亿元,占总计发行金额的2.25%,较2020年年上半年上升0.403个百分点。
7、债务人行业
地产行业在证券化产品发行中仍处重要地位,在可统计范围内,地产是债务人的第一大行业,高峰时期达到发行规模的半壁江山。
2021年来,建筑施工企业的供应链发行逐步增加,部分替代了城投及地产行业的发行规模。
消费类企业供应链自2020年起迅速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小额债权类资产发行逐步起量,保理商仍以通道为主。
双SPV结构盛行,发行前过桥模式多种多样。
8、金融科技
(1)B端FinTech与C端逻辑有所区别,单笔交易金额大,分散程度较低。
(2)挑战:
①数据分享与数据安全的矛盾。
②区块链的不可篡改,与数据源头可信性的矛盾。
(3)机遇与发展:
保理行业的金融科技,始于确权,服务交易,前瞻性融资,精确定价,确权和转让模式,交易完成的判断的转变。
(4)区别于供应链模式,正向保理更多采用多方数据验证的交易判断。符合正向保理小额分散的特点,也符合金融科技的大趋势。
(5)从严格的转让通知及账户变更,到监管账户回款及指定账户回款,账款控制更多的依赖于金融基础设施。
(6)增信措施的多样化,以不合格资产标准及不合格资产的处置为核心的新型增信措施不断兴起。
二、前景展望
1、政策导向
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
2、产品模式
核心品种
目前保理公司为原始权益人的资产支持类产品发行多以保理公司通过围绕核心企业的反向保理业务,获取应收账款债权作为基础资产,依托核心企业作为直接付款方或加入债务人,供应链类资产证券化具有交易结构清晰、信用分析透明、定价锚定等特点,依然是当前保理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最核心的品种。
核心
企业
保理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基础资产债务人仅为一家核心企业(包含其下属公司)的形式是目前的主要形式。其中核心企业范围十分广阔,既包括包括大型地产企业、能矿企业,也包括生产制造企业、地方国企等,而债权人则包括建筑施工企业、制造业、商贸服务行业等,真正做到了服务实体经济,改善实体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状况。
征信机制
同时,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引入了多种增信机制,包括担保、差额补足、流动性支持、加入债务人等外部增信机制,也包括超额覆盖、优先/次级顺序偿付等内部增信机制。增信机制的多样化不仅有效提升了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信用水平,也为越来越多的保理公司灵活使用,在日常保理业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业务模式
在依托于成熟稳定的贸易关系的应收账款类ABS中,保理公司也在探索创新模式,通过代理的方式协助多名原始权益人向专项计划转让底层资产,并作为资产服务机构使用线上数据平台完成资产核验、筛查等工作、利用分布式记账、单据自动校验等方式确保数据安全及准确。这一模式的发展扩充了保理公司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角色,扩展了保理公司业务的服务边际。
3、发展方向
Ⅰ.促进保理公司继续坚定的走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路径
实体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根本,也是保理公司最大的应收账款来源。继续保持对实体企业融资的支持,离不开保理公司充分发挥连接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纽带作用,结合保理的账期管理、信用管理及资产证券化的资本市场通路,做好实体经济的润滑剂,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资金困难,助力实体经济蓬勃发展。
Ⅱ.促进保理公司提高自身经营水平
当前保理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更多依托于反向保理,依赖核心债务人的信用水平,主体风险可控,但单一产品风险集中度很高。随着资产支持类产品的逐步成熟,优秀的保理公司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做好风险数据与交易数据的积累,为风险决策打好基础后,有望提高正向保理的资产证券化水平,更加充分地发挥保理公司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惠及中小企业、惠及民生就业。
Ⅲ.促进保理公司提高数据化、智能化程度
企业日常经营中的应收账款中,30-180天的中短期应收账款比例较高,也是保理行业存量占比较高的业务。然而从资本市场来看,这类占比高、发生频繁的业务证券化程度较低,未来循环类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空间巨大,保理公司可充分把握机遇,稳定客户基础,完善交易结构,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提供好资产管理服务,真正发挥应收账款管理的作用,体现保理公司价值。
Ⅳ.促进保理公司专业化发展
保理公司作为直接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主体,具有小而美的特点,非常适合在特定领域深耕、积累,在下沉领域做好贸易习惯和业务模式的整理,并将之数字化、规范化,形成对特定领域的比较优势。对于进一步深耕细分行业细分交易的保理公司,可更多发挥保理公司的专业特长,通过数据积累及大数据分析,将行业与交易摸清摸透,从而在资本市场上给投资人讲清讲透,提升行业证券化水平,降低融资成本。
4、更高要求
保理公司能否去通道化,更多的实现主动管理职责。
能否提升自身资产质量,真正以资产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能否专精于细分领域,使得资产表现有足够的历史依据。
能否加强信息披露,更加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