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公司从05年在国内再次兴起,已经走过了16年的时间,有过高潮有过低谷。作为一个亲历的从业人员,想从风险这个角度来谈一下租赁公司应该如何把控,一孔之见,请方家指正。
风险人员的价值在于发现风险并提出风险控制措施。租赁公司的信用风险一般来说比银行要高,风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认为租赁公司的首要风险是战略风险,可以简单理解为做什么业务和不做什么业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新创立的租赁公司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什么业务都做,结果什么业务都做不好,几年之后以踩雷停摆收场。为避免这种情况,首先应该从自身的资源禀赋来思考战略风险,未及成年的小孩父母是最大依靠,同样新成立的租赁公司,股东就是最大的资源,有一个好股东就像有一个好爸爸不仅可以提供业务支持,做集团业务,还可以提供资金支持,股东提供借款或担保。暂且不谈股东提供实质担保的业务,在这里风险只是起到合规审查的作用,主要是监管风险,风险控制在公司中相对重要性程度不高。风险控制最大的价值是对信用风险的识别和把控。在做市场业务的情况下,不管有没有实力强大的股东都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但不同类型的租赁公司的资金成本是不一样的,所面对的风险也不一样。现在央企系租赁公司、大银行的金租成本都是非常低的,所以他们可以做转租赁业务、地铁类项目、一二线城市城投业务,直接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国有大行竞争,有些金租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突破银行区域化的限制和监管的规定,在全国展业,这一类公司的风险控制更多的可能是对宏观政策的把握,因为本身的主体实力都比较强,外部信用评级可以做到AAA,业务的成败更多考验的是业务渠道的获取,盈利的关键是资金成本的控制。
我想大家更关心的是一个中等成本甚至较高的成本的租赁公司如何把握战略风险。还是从租赁公司的起源说起,租赁公司最早是为了解决设备购买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应运而生的。租赁公司天然与实业联系紧密,这也是国家早年间大力鼓励发展租赁公司的原因。直接租赁业务在风险缓释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设备租赁物本身是有价值的,特别是通用型的设备,折价低,流动性好,可以参考二手车的价值。二是设备直接就可以产生收益,可以根据客户的订单量来判断,设备的产值是多少,多长时间可以回本。三是直接租赁是购买新设备,大多数情况下,客户是新接订单或者判断市场景气度较好的情况下才会购买新设备,这也是有利于降低风险的一个因素。所以有一段时间租赁业界希望回归租
赁本源,回归直接租赁。大家都知道直接租赁好,但实际上直接租赁的占比是非常低的,主要原因是每年新增设备是有限的,而租赁公司前几年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僧多粥少,支撑不起股东的期待。截止2019年底租赁公司总资产规模超过6万亿,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类信贷业务,租赁行业也有影子银行之称,这已经脱离租赁的本源,租赁物成为了形式租赁物,所谓“搭结构”,本质上是为了满足合规要求的无奈之举。
以直接租赁为主业的租赁公司战略风险较为可控,比如厂商租赁专注于厂商相关行业的设备即可,厂商还可以提供回购,不好的地方在于厂商所处的行业如果不景气的话,租赁公司也跟着遭殃,这类租赁公司的使命就是协助主业销售,独立性不强,但对个体项目的把控,由于全部是一类客户,行业知识也更好累积,学习的速度很快。
下面分别谈谈真售后回租业务和类信贷业务战略风险的问题。我定义真售后回租业务为租赁物为真,资金用途为真,信用风险不是靠信仰,这类业务更多体现在一些制造业企业上面。此类项目是最复杂也最考验风控能力的,同时收益也是最为可观的。这类业务的战略风险首要弄清楚什么行业可以做,做扎实的行业研究,这个行业研究不是购买行业报告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以业务的思维与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对接沟通,探索租赁业务发展的可能性,其中探索成功的概率是比较低的,因为水草丰美的地方显然不是那么好找,否则早就被同业占领了。业界龙头某东租赁有专门的新业务拓展部,他们的KPI是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落地新业务,成熟之后可以向整个公司推广,但这种模式受限公司人力资源和成本的限制不适用小型租赁公司尝试。其实,金融行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人,在人员招聘上面要下功夫,这是最小代价实现控制战略风险的方式了,金融行业真金白银交学费是很贵的。尽管大家从政治正确的角度大都会说要往国家鼓励的方向上去投,实行起来差强人意,究其原因还是研究能力不足。我觉得这个方向是肯定正确的,5G、新能源、芯片、智能制造等怎么能缺少租赁业的身影呢,作为最贴近实业的一种金融业务类型,支持国家战略责无旁贷,必要的研究和试单投入是不可或缺的。短期内可能难以见到成效,需要公司有传统的现金流租赁业务作支持,长久来看会成为租赁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某东租赁的建筑设备租赁业务板块已经可以独立上市了,这是历经多年孵化出来的成果,也是胜利的果实。
类信贷业务与真售后回租业务相反,更多体现为政府融资平台类业务,也称之为政信类业务。政信类业务的一个典型特点是靠地方政府信用信仰来投资决策,报表很多情况下都不满足正常的授信逻辑,经营性现金流长年为负,要靠筹资现金流来覆盖,俗称的借新还旧,以时间换空间。长期以来,这是新成立租赁公司冲击资金规模的不二之选,业务模式简单,坏账率低,市场容量大,业内头部租赁公司某安租赁为什么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2000亿元以上的资产规模,此类业务贡献不小。但时代变了,现在政信类业务非标暴雷声不绝于耳,未来更加可能加速风险暴露,那些地区经济实力落后,财政收入低,债务负担重的地方肯定是最早一批出问题的地方。所以,现在这个阶段,此类业务的战略风险控制最重要的就是回避上述地区的政信类业务。经济发达地区债务风险低当然是最优选择,但笔者认为经济发达地区平台债务风险较高的也比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平台要好,因为经济发达才有可能以时间换空间,地方政府平台破产还是极个别案例,典型的镇江政信业务债务风险化解,最后也算是有惊无险,而贵州的某些地方就没那么幸运了,贵州还有茅台股权可以用来化债,其实类似的省份又当如何处理呢。
当然,所有租赁公司做政信类业务都希望做发达地区,但这类地区的竞争激烈,价格被压得很低,甚于低于某些租赁公司的融资成本,这样自然也就不在考虑的范围内,而其中有一部分租赁公司虽然没到融资成本,但利差空间非常有限,加上融资渠道受限的话,资产的周转效率不高,不能很好地扩充规模。这其实需要公司融资部门多努力,多开发多种融资渠道,除了常见的银行、转租赁、保理之外更多从资本市场去考虑,ABS、中票、短融、PPN等,常见的银行渠道对资产的要求较为严格,而债券市场对资产限制相对较少,值得此类租赁公司重点关注。
除此之外,租赁公司在战略风险上面,还需要掌握适度的灵活性,管理层也会面对较重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在什么项目上可以为了业绩适度放松风险,底线在什么地方,非常考验管理层对于市场风险的判断和把握。
总之,经营好一个租赁公司应当是股东、人力、资金、风险、业务等齐头并进,相得益彰的体现。而战略风险选择正确的话,可以规避掉大部分的风险,业务是风险的第一道关口,从源头上将风险挡在公司外面,如果没有战略选择,市场上的资金掮客可是非常喜欢这一类的租赁公司,对资金需求旺盛的公司总能够被他们包装成租赁公司喜欢的样子,而其中高风险的业务就隐藏在其中。即使一个租赁公司的风控人员在厉害,也只能在风险较高的项目中选择,迫于业绩压力,也不得不做其中一些业务,踩雷只是概率问题。而做好战略风险隔离的租赁公司本身在一些比较好的行业,出险的整体概率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