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险控制,从来就不是风控人员一个人的事!”
2、对于好风控的标准,我认为有且仅有一条就是:在维持原则、业务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高效、有建设性地提出风险对抗措施,尽量促成业务。用统计学术语表达就是:风控对好、坏客户的判断与真实情况标准差(误差)最小。或者用一句俗话说就是,对该通过的项目都过了,不该通过的项目一个都没放过。
3、看待一个风控人员的专业度,不能单从承做的项目是否有出险/逾期的角度来衡量,是否还应该在这个指标之上,再叠加一个项目通过率的维度呢?或者叠加一个对业务的配合度这样的指标呢?在控制住风险的情况下,尽量促成项目落地,这不是公司追求的最高经营目标么?
4、在我心目中,好风控的形象有四点:
一是“秉持解决问题的态度”,而不是做业务的“甲方”,凡事都是风控“三板斧(砍额度、砍期限、加担保)”;
二是练就“专业的直觉”项目判断能力。这里的直觉不是拍脑门,而是长期实践锻炼出来的对项目判断的职业敏感度,是一种内化的“专业的直觉”,任何时候都能第一时间抓住要点,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三是执着的自我修炼的心态。自我修炼包括很多,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多的将是各种职业素养、格局的修炼;
四是接受新事物的开放心态,这样才能让自我眼界不断放大。
5、任何行业它的经济周期性属性会表现为强周期、弱周期、非周期三种。对于强周期性行业的租赁业务,风控人员首先需要从宏观层面判断该行业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上升周期or下降周期?相对而言,处于上升周期中的行业,此时公司可以加大布局该业务,反之亦然。对于非周期性行业,风控就无需太多考虑这个因素了。
6、行业中企业性质的分布情况,即行业中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占比情况如何。相对而言、国企、外资企业财务规范度更高,民营企业因为税收等国情因素,财务透明度低,特别是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再者,由于民营企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群体,实际控制人自负盈亏,企业的发展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际控制人素质、经营水平。所以,在民营企业为主的行业,风控自然对财务尽调、实际控制人个人情况及经营水平、企业持续性问题的判断相对国企将更加重视、详尽。
7、客户越小,风险就越大吗?不见得。举个例子,对于民企这个客群,我个人认为租赁业务风险最大的在中间这档客户,在两头的企业(最大规模、最小规模)风险相对小些。因为最小的企业情况相对简单,能搞得明白、清楚;最大规模的企业要
么上市、要么因为管理需要有相对规范的内控体系,这有助于尽调时获取充分信息。而处于中间档的民企,由于有了一定规模,实际控制人更多倾向企业扩张、多元化投资、高风险投资(小贷、房地产、期货等),容易使公司资金实力摊薄、资源分散化、管理难度提高,且资金调拨等信息极不透明,尽调难度很大。所以对于民营企业风控重点不在于如何分析评价,更重要的在于评估所需的信息是否充分。
8、对于规模大、项目多的租赁公司,就需要将业务操作体系化、标准化,否则管理将会失控。相反的,对于规模不大,项目较少的租赁公司,项目操作最好采用case by case的方式,将每个项目当典型对待,每个项目“吃透”,充分熟悉和理解并加以总结提炼,通过项目操作锻炼队伍。
9、仲利租赁业审分离机制的设立,就将项目尽调职责划分给了信审,业务仅负责前端的客户开拓与营销、价格谈判,这与仲利租赁的客群定位以及业务模式有关。因为他的客群基本是中小型客户,尽调相对简单,且能一次性尽调充分,所以没必要实施业务、信审两道审核,这样既能提高业务操作效率,亦能清晰岗位职责,避免项目出险情况下责任推诿。远东租赁由于客群定位在企业规模上更大些,需要的尽调复杂度相对大,故实施业务、风控两次尽调,这当然提高了对业务人员素质的要求。
10、比如对存货这个科目的判断,是否金额越低越好?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正确的做法应该将财务科目的表现与实际经营情况结合分析。在产销旺季,企业为应对市场行情必然事先大量采购原材料和加班生产,短期内,报表上的存货将高企,这恰恰放映了企业产销两旺,也符合行业的季节性规律,应该是正面的财务表现,而不是反面。财务的灵活运营是靠实践积累的,不是教科书上简单背诵能学会的。
11、风控人员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一颗好奇心和团队协作的精神。需要关注并充分理解公司的战略、业务与产品、客户、市场之间的关系,形成对公司、工作的全局观。
12、任何一名租赁风控人员都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不想当CRO的风控不是好风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