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融资租赁行业调整变革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在支持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四大支柱中,监管、法律层面已发布或即将迎来调整新规,将给行业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也在持续加大对经营异常企业的排查力度,行业严监管再升级。
进入2020年,伴随外部宏观经济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因素,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总体呈平稳发展态势。而随着监管和法律层面的新规更迭,可以预期,融资租赁企业的合规经营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疫情影响可控总体运行平稳●
融资租赁行业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融资租赁业务影响几何?近期,中国外资租赁委员会对代表性融资租赁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疫情对我国融资租赁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行业总体运行平稳。86%的受访者认为,疫情对企业经营影响尚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也未对融资租赁行业持续经营能力造成较大影响,超过97%的企业在近半年内不担心持续经营问题。
此外,中国融资租赁(西湖)论坛发布的中国融资租赁2020年一季度发展展望指数,也对疫情下融资租赁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反映。从行业发展指数来看,2020年一季度,行业发展指数环比下降37.00%,受疫情影响明显。但从行业信心指数来看,一季度,行业信心指数环比上涨34.17%,多数样本公司看好二季度租赁业务发展。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各地逐步全面复工复产,多数公司预计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和租赁资产规模将回升。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从4月份开始,大部分融资租赁公司已进入正常投放节奏,预计在二、三季度都会加大市场投放力度。天津某融资租赁公司副总裁告诉《金融时报》记者,3月16日到3月29日两周内,公司业务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1.54倍,且持续稳步增长。而进入4月,公司业务投放力度持续加大,因疫情错失的市场也会加速追回来。
●监管持续趋严行业出清提速●
1月8日,银保监会下发的《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要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要通过信息交叉比对、实地走访、接受信访投诉等方式,准确核查辖内融资租赁公司经营和风险状况,按照经营风险、违法违规情形划分为正常经营、非正常经营和违法违规经营等三类,并督促非正常经营类和违法违规经营类企业整改。
去年以来,融资租赁行业监管持续升级,非正常经营和违法违规经营的企业加速出清,租赁行业洗牌明显提速。
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
,截至目前,上海、天津、深圳、广州、湖南等地陆续公布了经营异常融资租赁公司及“失联”融资租赁公司名单。五地合计公布异常经营、“失联”及疑似“失联”融资租赁公司数量为3230家。
事实上,近年来,伴随融资租赁业快速发展,行业内“空壳”“失联”企业数量也较多。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显示,融资租赁行业整体开业率不高,在10900家融资租赁公司中,处于营业状态的仅有2985家,约72%的融资租赁公司处于“空壳”、停业状态。
可以看到,趋严的监管将加快行业洗牌速度,更能有效提高融资租赁企业的合规经营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同时,通过整顿行业乱象,也为正常经营的融资租赁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为行业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新规渐行渐近租赁企业需密切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银保监会1月初公布的《办法》为征求意见稿,正式的管理办法和监管细则尚未落地。但在4月16日,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印发了《北京市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对辖内融资租赁公司门槛、负面清单、监管指标、行业自律、日常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均作出量化要求。《指引》在其上位法《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之前下发,且在多个层面对租赁业务作出严格和细致规定,传达出融资租赁行业强监管的明确信号。
除了监管政策之外,2020年,融资租赁行业还迎来了法律方面新规。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其中,“合同编”中融资租赁合同相关内容相较此前合同法对融资租赁相关规定有不少扩充。法律专家认为,民法典对融资租赁合同内容进行再充实和再丰富,充分反映了有关部门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关注和重视,民法典也是融资租赁行业面临的法律问题的一个改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