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公司只有真正专注于行业、设备和实体,才能有真正的、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融资租赁公司开展业务需回归以物为核心的真实租赁,走专业化、特色化经营道路,方能更好地发挥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坚持“稳”字当头,成为2020年各项经济工作部署的主基调。
融资租赁行业也愈发凸显出求稳发展的趋势。在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变革的双重作用下,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已进入调整期,租赁企业投放整体趋缓,专注服务实体经济、坚守合规经营及提升专业化发展能力成为业内公司适应发展形势、稳健拓展业务的普遍选择。
增速趋缓 租赁业进入调整期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增长态势已有所放缓。”天津市租赁行业协会会长张英杰介绍称,近两年,全国融资租赁企业增长数量和注册资金总额的增幅都在收窄。
但从业务存量上来看,租赁行业也出现一些新的发展特点。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张忠东谈到,虽然2019年租赁行业投放整体趋缓,甚至有的租赁公司存量资产规模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但部分新兴的租赁公司还是以比较稳健的姿态往前迈步,吸取其他租赁公司的发展经验,发挥出后发优势,在新起点和新行业领域稳健拓展业务。
“整体而言,租赁行业已进入调整发展时期。”张英杰认为,虽然在短期之内受到融资、风险因素的影响,行业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从长远来看,我国租赁行业依然有着广泛的发展机遇,随着融资租赁行业相关监管政策的落地,行业乱象将得到整顿,也将进一步引导租赁公司回归本源,为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加强监管 行业更趋规范发展
经过了10多年的扩张之后,在当前的严监管背景下,整个租赁行业正处于洗牌重组的调整阶段。
据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显示,行业整体开业率不高,在10900家融资租赁公司中,处于营业状态的仅有2985家,约72%的融资租赁公司处于“空壳”、停业状态。
社科院融资租赁研究基地副理事长周茂清认为,过去10余年间,融资租赁企业数量实现迅猛增加,不乏相当数量的租赁企业业务经营稳健,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但也存在一定数量经营不善甚至长期闲置的“空壳”企业,不仅不能正常开展业务,还给整个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当前,融资租赁行业已进入有序监管、规范发展的新阶段。近日,银保监会公布了《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针对行业现存的“空壳”“失联”企业较多等问题,提出了清理规范要求。按照经营风险、违法违规情形,将融资租赁公司划分为正常经营、非正常经营和违法违规经营三类,具体明确三类公司的认定标准,指导地方稳妥实施分类处置。
在张忠东看来,从政府的角度而言,通过规范和鼓励并举、创新与服务并重,有助于扶持租赁业发展,促进租赁更好发挥出服务制造业金融和产业金融的作用。
狮桥集团董事长兼CEO万钧认为,在租赁行业向高质量、高效率方向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统一监管,可以促使融资租赁行业向着规范化、透明化方向发展,虽然给融资租赁业带来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加强监管归根结底是为了规范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确保我国金融市场和国民经济全面、健康、正常、有序发展,租赁公司应以积极心态拥抱监管。
回归本源 提升专业化经营能力
《办法》中明确提出要引导融资租赁公司专注主业,回归本源。业内人士的共识是,融资租赁公司开展业务需回归以物为核心的真实租赁,走专业化、特色化经营道路,方能更好地发挥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作用。
周茂清表示,租赁企业需应时而动,找到自己专业化经营的领域。比如在基础设施、医疗设备、船舶飞机等具体的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厘清细分市场内企业上下游联动的关系,才能更好把握业务发展方向。
“全球历史经验表明,租赁只有真正专注于行业、设备和实体,才能有真正的、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万钧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如果坚持把租赁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聚焦在某一行业里,真正把行业吃透,就能以租赁为切入点挖掘更多价值机会,实现企业价值提升。
张忠东认为,回归本源业务可以沿着专业化的原则推进。理想的状态是,每家租赁公司能够在细分业务市场拥有一到两个甚至两到三个“拳头产品”,并将“拳头产品”放在产业链的背景下进行战略筹划和布局,打通产业上下游,风险管控、标的物管理及残值处理都会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业务协同效应也将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