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的金融业态,租赁正成为推进我国绿色金融事业发展的一股新兴力量。
近日,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到,2018年,中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服务创新不断涌现。绿色租赁等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的涌现,有效拓宽了绿色项目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和项目风险。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租赁企业瞄准绿色市场发力,加大对绿色投融资项目的支持力度,并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以实际行动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和经济绿色转型。
绿色租赁蓬勃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这为激活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明晰思路。
据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金融融资规模将达到8.5万亿元至9万亿元。大规模的资金需求,为租赁公司介入绿色金融市场提供了发展空间。
得益于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我国绿色租赁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加快布局绿色金融领域的相关业务,成为业内租赁公司着重发力的方向。
近年来,不少租赁公司都将绿色租赁作为特色业务来发展,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绿色项目上加大投入力度。中信租赁、华夏金租、贵银金租、电建租赁等公司均在清洁能源领域有所深耕。以华夏金租为例,其以清洁能源租赁为切入点,近年来累计投放各类绿色租赁项目近400亿元,绿色租赁业务占比达35%以上。
整体来看,绿色租赁的业务实践已涵盖了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城市交通、绿色建筑、生态旅游、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随着市场环境的持续优化和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绿色业务的领域也得以拓宽。除了风能、太阳能、核能等行业颇具规模之外,尾气治理、污水治理、新能源汽车等新兴的细分行业,市场潜力也进一步被挖掘,成为租赁公司发力的新方向。
“租赁公司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及新能源公交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不仅可以做出绿色租赁的特色,而且可以落实服务实体经济、改善民生的目标,让人民群众能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华夏金融租赁总裁黎清说。
深耕细作绿色项目
随着绿色租赁业务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同行业竞争也随之升级。只有将绿色租赁项目做精做深,培育出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能力,方可推动绿色租赁高质量发展,进而为绿色金融持续注入。
实际上,在绿色租赁业务发展过程中,租赁公司各自的切入点和服务项目有所不同。除了开展传统的售后回租业务之外,还有租赁公司会选择与绿色产业链条上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合作,开展设备直租业务,寻找差异化市场空间。
一些金融租赁公司则从绿色金融债券入手,为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服务绿色金融市场发展。今年4月份,江苏金租成功发行2019年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是国内租赁行业首单通过国内及国际双重绿色认证的金融债券产品;农银金租6月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发行了2019年绿色金融债券,将所募资金拟投向6个绿色产业项目,全部属于人民银行公告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规定中的绿色产业项目。
此外,随着整个租赁行业正由简单的类信贷资金投放运营模式逐步向经营性租赁业务转变,探索租赁资产专业化经营也成为业内深耕绿色租赁市场的新方向。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中信租赁通过搭建新能源电站价值评估和资产质量识别建设体系,为租赁资产的质量准入和租后管理做全面评估,从而为电站开展市场交易和经营性租赁业务提供了相应基础。又如贵银租赁,将生态旅游作为绿色租赁业务特色,通过给贵州当地景区提供旅游大巴、电瓶车、帐篷等经营性租赁资产,在降低景区成本的同时,以灵活的经营方式提升了自身的资产收益及抗风险能力。
助推绿色事业新发展
《报告》指出,在前期奠定的良好基础上,我国绿色金融进入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租赁公司也迎来了拓展绿色租赁业务的战略机遇期。投身绿色租赁,是租赁公司加快创新转型、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选择,但在肩负绿色发展、服务社会使命的同时,租赁公司也需练好内功,壮大发展自身,进一步提升风险识别、规避和处置能力。
为了深挖绿色租赁市场潜力,推进业务健康发展,加强同业合作、推动协同发展逐步成为业内共识。
2017年9月,租赁行业成立了首个绿色租赁发展共同体,吸引了国内100余家租赁企业参与。在发展共同体的推动下,租赁同业在绿色租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通过平台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项目撮合、资产交易。
此外,加强租赁与其他金融同业的合作,也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增强绿色租赁业务可持续性。
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支持和鼓励绿色投融资的一系列激励措施,其中明确提出了绿色信贷支持项目财政贴息等措施。业内人士建议,项目融资一直是融资租赁的重要一环,目前,租赁公司还是以银行借款为主,希望未来金融同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可进一步加强,从而为租赁公司发展绿色业务提供更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