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民认为,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可降低供应链两端的综合融资成本,优化企业报表,平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利益,促进闭环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继深圳、广州先后发布相关规划后,粤港澳大湾区的供应链金融正在迎来政策风口。
9月20日,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印发《广州市关于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设立服务于供应链金融的特色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商业保理、融资租赁机构。
此前1月,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促进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支持信用良好、产业链成熟的供应链核心企业,发起设立或参股民营银行、保险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大湾区应该把保理与供应链金融作为全区首推金融创新产品之一。”中国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五十人论坛主席、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认为,供应链金融是解决资金流入实体的最有效办法,是贸易便利化的粘合剂、是大宗商品供应链生态的催化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商业保理、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不过,“数字化时代的供应链金融发展,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五十人论坛2019年(秋季)会议暨前海国际保理论坛上表示,在这个大时代,供应链金融如何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实现自身的数字化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张燕玲建议,现有金融、类金融、新金融、自金融产品应该规范发展、创新发展,对标先进标准,与国际接轨,不断推进产品创新。港澳地区资金、人才优势突出,应将这些优势引入内地,协调粤港澳三区海关、税收、货币及监管差异,统一结算规则和惯例,推进粤港澳三区融合发展。
就粤港澳大湾区而言,深圳市全国注册融资租赁、商业保理数量最多的区域之一。根据公开数据,深圳作为我国商业保理企业的主要集聚地,商业保理公司注册量占全国70%,业务量占全国的50%,融资余额居全国第一。
中国国际投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作章指出,商业保理中,联合保理、双保理、多方保理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王忠民认为,轻资产是工业化时代的主题。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可降低供应链两端的综合融资成本,优化企业报表,平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利益,促进闭环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根据Wind统计,2017年以来,基于保理债权的企业ABS规模增长迅速,2017-2018年分别发行122.69亿元、454.23亿元。2019年以来,保理ABS已发行250.35亿元。而在银行间市场上,保理ABS在2018年已发行509.3亿元,今年以来已发行186亿元。
此前,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保理业务总量达到27,670.67亿欧元,较2017年增长约6.5%;中国保理业务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达4115.37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