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想过,我们卡车司机还能和一种叫融资租赁的公司有关系。”家住安徽淮南的个体司机赵师傅笑称。
三年前,同为卡车司机的朋友给赵师傅介绍说,可以向汽车租赁公司交付一定比例保证金来获得车辆使用权,然后按月支付租金,待租期年限到期后便可获得车辆所有权,是一个买卡车的“新路子”。于是,赵师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以融资租赁的方式购入了一辆江淮牌重型卡车。到目前,赵师傅跑长途货物运输已入正轨,重卡也成为自己的车辆,每月的净收入能达到1万元左右。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间,中国金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赵师傅一样,对“融资租赁”这一金融工具从完全不了解到初步接触,再到开始使用的人还有很多。
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一支重要的金融力量,融资租赁业在过去数十年发展历程中,几经风雨波折,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现已成为行业规模超6万亿元的金融子行业。而不变的是,融资租赁始终以“融物”为核心,与服务实体企业紧密相连,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应服务实体企业而生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最初便是伴时代潮流发展、应服务实体企业而生的。
“融资租赁是新事物,要认真学,从做中学,在学中做。”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中信公司原董事长荣毅仁对我国首家租赁公司——中国东方租赁公司员工提出的要求。
1979年,作为吸引外资的重要窗口,中信公司在成立不久后便派出代表团赴国外考察融资租赁,并采用跨国租赁方式从日本租进了200辆汽车。同期,还以杠杆租赁的方式为民航从国外引进第一架波音747客机。这种租赁方式使得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产设备,成功突破了以往的发展模式。
“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思想背景下,中信开展融资租赁服务,实际上为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开放打开了一扇窗户,为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融资租赁知名专家屈廷凯这样评价中信公司对融资租赁业务的首次“试水”。
1981年,中信公司和日本欧力士株式会社合资的中国东方租赁公司成立,标志着我国租赁业正式诞生。东方租赁在开办第四年,便实现了1.6亿美元的营业总额,对当时的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我国融资租赁业进入了20余年漫长的艰难探索期。由于地方政府担保失效,大量应收账款和坏账产生,整个行业几起几伏,历经风雨。以2007年《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为起点,租赁业进入了“黄金十年”快速发展期。近10余年,行业资产规模迅速扩大、租赁公司数量实现井喷,一批龙头企业先后涌现。据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统计,截至2018年末,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已突破1万家,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6.6万亿元,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力量。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新旧产业转型升级动能增加,航运、交通、医疗、公用事业等多个行业产生了巨大资金需求,融资租赁作为金融资本和实体产业的“融合剂”,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逐步深化。商务部发布的《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显示,当前,融资租赁资产主要集中在能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基础设施及不动产、通用机械设备和工业装备等五个方面,均超过了千亿元,并在能源结构调整、环境治理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实现产融协同的效能。
行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好风凭借力,融资租赁业在取得飞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政策暖风频吹、行业发展环境的优化。
一方面,中央高层和各级政府对融资租赁业务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功能认识愈发深入。国务院于2015年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从加快重点领域发展、创新发展方式多个层面对租赁行业进行了重要部署。
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先后出台扶持融资租赁发展的专项政策和优惠条件。目前,天津、上海、广东三地融资租赁产业三级格局已形成,区域性融资租赁业发展亮点纷呈,并带动其他省市尤其是沿海地区及新设自贸区融资租赁业发展。
另一方面,支撑租赁行业发展的四大支柱体系日趋完善。参与过论证和起草《融资租赁法》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高圣平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法律、税收、会计准则和监管等四大支柱的确立,保证了融资租赁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2018年,随着融资租赁公司业务经营和监管规则职责划归至银保监会,我国金融租赁公司、外商融资租赁企业、内资试点融资租赁企业两类三机构监管终于并轨。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也成为我国租赁行业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将推进租赁行业进入更规范的发展轨道。
更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国家重要经济发展战略的持续深入,也为融资租赁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专业化转型掀新篇章
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关键时点,在新的历史坐标下,继续推动融资租赁业向前发展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与实体经济息息相关的融资租赁业,也站在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
“市场已经开始变化了,如果不走专业化道路,就会被大环境所淘汰。”中关村科技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何融峰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推动融资租赁专业化转型,须秉承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过去较长一段时期以来,在多方利好的推动下,租赁行业已取得了瞩目的发展成果,但同时,行业快速扩张也带来了过度同质化竞争、市场渗透率较低等客观问题。需正视的是,现行我国融资租赁业务中,回租业务占比仍较高,售后回租的模式虽然可以更好发挥融资功能,但仍不可避免带来信用风险等金融风险共性问题,削弱了融资租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真实贡献度,回归租赁本源的趋势有待加强。
“积极将‘融资’大写转向‘租赁’大写,真正把租赁服务实体经济的优势发挥出来。”在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方蔚豪看来,这是租赁行业专业化转型可取的模式。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租赁公司进入汽车租赁、小微企业领域,这也传递出了一个良好信号——租赁公司正进一步回归本原定位,发挥自己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多位受访租赁人士提到,下一步,租赁企业应加大力度开拓经营性租赁等直租业务,发挥租赁“融物”功能,提升对实物资产的管理能力、拓展产业融合增值服务。此外,还应及时优化调整涉租领域,主动退出“两高一剩”行业以及高杠杆、高风险企业,积极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大消费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
融资租赁行业已成为服务我国实体经济重要的“推进器”。未来,可以期待,以结构调整和专业化转型来巩固融资租赁行业已取得的发展成果,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浪潮中推动租赁经营环境优化和业务模式创新,将持续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