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租赁公司继续深挖航空租赁的发展潜力,深入产业链中,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企业带来个性化、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作为租赁行业最具特色的一个业务板块,航空租赁伴随着中国航空制造产业的腾飞而更具充满活力。航空公司、通用机场、飞机制造商、飞机维修厂等各类航空企业都是租赁公司提供服务的对象。
延续了一贯的发展逻辑,2018年,租赁公司继续深挖航空租赁的发展潜力,深入产业链中,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企业带来个性化、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目前,全球航空公司近一半的飞机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获得。对于起步较晚的中资租赁公司来说,航空租赁不仅是促进航空产业发展的助推力,也是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业务领域。
随着航空租赁业务的持续发展,其在商业模式、业务结构等方面不断变化,这对租赁业务在会计、外汇、海关等政策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喜的是,2018年,航空租赁在税收层面迎来了诸多政策利好。2018年6月,《关于进口租赁飞机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正式实施,海关对符合条件的进口租赁飞机停止代征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标志着长期以来进口租赁飞机存在的双重征税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航空公司的税收负担大幅降低。
在业内人士看来,飞机租赁的首道关口就是海关,因此,更为规范且完善的海关管理政策是飞机租赁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租赁公司相关业务落地的前提。
航空租赁业务特别是飞机租赁具有较强的资金密集型特点,因涉及成本等问题,对会计、税收等较为敏感。
针对租赁领域的税收问题,各自贸区都在积极探索,落实更为合理、有效的税收政策。去年上半年,《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就明确提出,落实与完善促进服务贸易的税收政策,基于真实贸易和服务背景,结合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研究探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扩围的税收政策安排。与此同时,研究融资租赁企业税前扣除政策,为航空租赁业务的开展以及航空公司、租赁企业降低财务成本释放了政策红利。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已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二位。同时,波音公司也预测,未来20年,我国需要7240架飞机,平均每年引进飞机超过300架,预计超过一半的飞机将通过租赁方式引进。
面对广阔的航空租赁市场,我国的租赁公司在2018年持续加码布局,加大对于相关业务的投入力度。如交银租赁在2018年深入推进航空租赁服务,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其航运、航空业务新增投放186.84亿元,占比超过44.57%。
在飞机租赁方面,建信租赁目前的机队数量也超过了170架,同时还与C919国产大飞机签订了50架的订单,并准备继续加大新订单量。
2018年,行业头部公司的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如渤海租赁、工银租赁、国银租赁等在飞机租赁市场中较早布局的公司,其飞机租赁资产规模持续扩大,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
在产品设计方面,租赁公司也加快了创新步伐。少数公司开始探索“资产管理型”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以优化公司资产结构,保持较好的资产流动性和年轻化的机队规模。有的租赁企业则积极在保税租赁、出口租赁、联合租赁以及单架飞机双币种融资等新型飞机租赁产品上进行开发,扩增业务品种,灵活设计交易模式。
开展全球化经营是航空租赁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租赁公司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战略的必然要求。
从国内租赁公司的实践来看,已有部分实力较强的飞机租赁公司着手布局全球销售网络,与国外主流航空租赁企业同台竞技,以发掘更多机会服务客户。而对于成立时间较晚的租赁企业而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产生的巨大的民航需求,也是推动我国飞机租赁产业“走出去”的历史性机遇。国内租赁企业可以根据政府政策支持和当地政府的配套资源,因地制宜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产品。如工银租赁在2018年继续进军国际主流航空市场,已为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约80家优质客户提供了量身定制的航空金融综合解决方案;国银租赁所开展的飞机租赁业务,大多以长期经营租赁的方式出租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欧洲、中东及非洲以及美洲等28个国家及地区的54家航空公司。
在与境外航空公司、制造商建立更为深入的合作关系的同时,国内租赁公司还加快对国内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如帮助C919大型客机、中国商飞ARJ21支线客机等国产飞机在国内和全球市场进行营销;工银租赁、交银租赁、国银租赁、建信租赁、平安租赁等均采购了C919大型客机,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内民用航空“走出去”。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全球航空运输业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在近一个时期内,航空租赁市场仍将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增长活力。我国租赁公司应在准确评估业务风险和预测行业周期性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性人才队伍建设和飞机资产管理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航空租赁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