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色”发展战略的指引下,2018年,融资租赁业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大了绿色租赁的投放力度,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经营思路,为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环保交通等绿色领域的实体企业提供助力。同时,通过深耕绿色租赁,打造租赁企业差异化的品牌特色,为实现自身转型升级寻找着力点。
发展绿色金融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条重要路径,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融资租赁在融资期限与租赁标的物方面,与绿色金融发展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做好融资融物,有助于推动过剩老旧产能出清,扶持环保清洁产业发展,因此成为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力点之一。
2018年是绿色租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无论是融资租赁公司或是金融租赁公司都将发展绿色租赁摆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有的租赁企业将绿色租赁作为主营业务板块,将资金重点投放于新能源车、轨道交通、光伏、风电、环境保护等企业的项目中,有的租赁企业还专门成立了绿色租赁业务专营部门,力争打造专业化且具有品牌效应的绿色租赁服务。
从数据来看,国银租赁截至2018年6月末累计在新能源领域投放资金96.63亿元,在新能源公交领域完成投放27.21亿元。中信租赁截至2018年9月末累计在清洁能源领域投放资金319亿元,投放占比达38%。华夏金租目前也累计投放各类绿色租赁项目近400亿元。
整体来看,一方面,租赁企业聚焦清洁能源产业,拓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开发与应用相关的融资租赁业务;另一方面,聚焦节能减排,积极推进节能型飞机和船舶、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融资租赁业务。另外,在大气与水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方面也有相关的业务布局。
自2017年9月行业内首个绿色租赁发展共同体成立以来,租赁业在绿色租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通过平台实现了资源和信息共享、项目撮合、资产交易等。
扩大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放一直是租赁公司布局绿色租赁的重点之一。如拓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由于其具备资产和股权流动性、运营现金流稳定等突出特点,与融资租赁强调租赁物风险缓释作用的功能高度契合,渐已成为租赁公司备受青睐的业务切入口。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行业内的国银租赁、建信租赁、华夏金租、中信租赁等金融租赁公司均在清洁能源领域有所深耕,并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化竞争力。
中信租赁作为清洁能源领域的先入者,2018年加大了在新能源电站领域的投入力度,与产业链条内的组件厂商、EPC施工方以及电站投资运营方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将新能源电站业务扩展至全国22个省份,拥有的光伏和风力电站逾百家。又如华夏金租,也以光伏电站运营项目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出租赁融资融物结合的优势,不断深化与光伏电站的业务合作模式。通过近5年时间的深耕,华夏金租目前累计投放了总装机量3.5GW的光伏电站租赁额度。
由于清洁能源项目高度集合技术与资金,随着业务向纵深拓展,更考验租赁公司对整个项目的资产投资运营能力。从简单的类信贷化资金投放经营模式向深度的经营性租赁转变,成为业内深耕绿色租赁市场的创新动向。中信租赁在2018年进行了对租赁资产专业化运营的探索,推进新能源电站资产质量识别建设,搭建了新能源电站价值评估体系,以促进对新能源电站专业化租后管理。
此外,布局清洁能源上下游产业链也是租赁公司服务绿色金融建设的方向之一。国银租赁通过发挥自身的资金和品牌优势,除了支持光伏、风电、核电等多个新能源领域布局之外,还积极从新能源供给向清洁供热、清洁供气等应用领域拓展,以期打造清洁能源的全产业链。
可以看到,经过多年探索,2018年,多家租赁公司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寻找细分市场,绿色租赁业务已初具规模。对绿色交通、生态旅游等节能减排板块业务的开拓,也成为业内布局绿色租赁的落脚点。
在节能环保方面,租赁公司主要在水环境治理、固废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生物质发电等细分板块布局,或是在原有的业务链条上推进整个产业链的节能减排。例如,国银租赁开展了节能型飞机、节能型船舶的租赁业务,支持技术先进、节能环保型船舶制造企业,并优化船舶舰队的资产结构,从而推动船队大型化、高端化和节能化升级。
在绿色出行方面,当前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大规模研究与应用阶段,加快对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的投融资服务,也成为绿色租赁的一大方向。据建信租赁董事长胡昌苗介绍,建信租赁通过与比亚迪合作,已完成了超过一万辆新能源公交车的投放。此外,中信租赁去年也与大型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制造企业开展了厂商租赁业务,并在用户端与国内公交公司对接新能源汽车的更换需求,探索公共汽车服务领域的融资租赁运营模式。
随着布局绿色租赁机构的增多,行业竞争加强,风险也随之而来。有业内人士建议,租赁公司在开展绿色租赁相关项目时,还需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设立一套标准规范的运作体系,提升对风险的识别、规避和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