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发挥融资与融物双重功能,切实服务产业链中的实体企业,解决其生产、融资难题,成为当前我国融资租赁企业重点关注的话题,也是行业各方一直以来探索的方向。
2018年以来,融资租赁行业面临不断调整与强化的监管政策环境,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内生性增长动力不足。业内人士认为,切入真实场景,回归服务实体这一本源是当务之急。
基于此,目前,租赁公司的直租与回租比例一直在调整,逐步向经营性租赁转变,更加侧重场景化,积极搭建平台,围绕能源电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础设施等领域强化业务布局。恒鑫金融租赁总裁张利钧直言:“真正服务于产业的租赁公司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从国内的租赁公司支持实体企业的传统模式来看,主要是厂商租赁与供应商租赁,而不少租赁公司如今也意识到,做简单的资金提供方并非长久之计,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创造更多的价值,以进一步更好的服务相关产业,才是创新的根本。
据上海电气租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沈志刚介绍,目前上海电气租赁正在重点发展“产、投、融”融合的租赁服务模式。
举例来说,母公司集团发现并看好下属企业项目的商机时,不仅可以通过租赁公司解决企业资金短缺时项目生产中所需要的设备、生产线等,还可以通过下属企业,与外部机构进行联动,成立基金进行投资,有计划地对项目实现控股。此外,在后期,还可以将其他对该项目感兴趣的厂商以及租赁公司连接起来,共同提供联合租赁服务等。
当制造业盈利向好时,金融机构会将资金大量投放于制造企业,而当经营情况出现问题时,没有可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招商局通商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闫昊直言,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短、平、快的操作模式不同,融资租赁行业平均的业务周期在3至5年左右甚至是更长。在这样的业务周期下,经营不善会令企业经历较大的波动,也会使租赁公司出现租金难以收回等问题,租赁公司需要有与企业风险共担的意识。
做好制造企业的租赁服务,需要与产业协同发展。在谋求转型发展新动能的同时,租赁公司在确保合规底线的前提下,应着重寻求产品、服务、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航天科工金融租赁为此提出了三大创新理念,即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在技术层面,“一切好的技术皆为我所用。”航天科工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胡林表示,大量的装备、研发人员是实现技术转型的基础,芯片、设备采购等也需要与同行合作进行优化。
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时期,企业对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的需求加大,为融资租赁企业开展服务提供了宝贵的空间。“我们三分之一的租赁资产投放在设备制造业和高端工业制造业。”中航国际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勇表示,融资租赁已成为向实体经济“输血”的一个重要渠道,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改造,可以帮助企业去库存、加速设备流通、提高资产回报率、提升市场竞争力。
从全球航空租赁的发展情况来看,整个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且已进入相对较高的发展阶段。主流的航空公司,诸如南航、国航等,通过租赁方式引进飞机的占比已接近50%。
在业务创新趋于谨慎的大背景下,融资租赁公司继续深挖航空航天产业潜力,释放航空租赁业务的活力,通过融资租赁这一服务方式,持续推动国产飞机走向国内外市场。
中资的租赁公司已成长为全球航空租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从工银租赁的数据来看,截至2018年9月末,其飞机租赁业务的国际业务占比达到了60%,共为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家优质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航空金融综合解决方案,拥有和管理飞机达670架。
从《关于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飞机租赁业务发展的意见》到上海、天津、深圳等地有针对性地对融资租赁出台相关发展意见,我国正从市场准入、海关政策、跨境融资等方面对地方融资租赁业进行扶持,鼓励融资租赁公司在飞机等领域做大做强。航空租赁的“腾飞”,与中央到地方在政策上给予的鼓励和支持密不可分。
然而,在政策积极鼓励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的同时,周勇也呼吁,对国产飞机租赁业务可给予更多优惠的财税专项扶持政策,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提高企业融资能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下一个十年,实现由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将是整个租赁业、租赁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席卷下,闫昊表示,如何将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到风控、客户服务、营销当中,也是值得思考并关乎行业未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