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实体产业和金融业融合发展,深化产融协同,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融资租赁作为集设备融资、贸易于一体的新兴方式,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发展至今,已成为促进实体企业产品销售和服务客户的综合性金融解决方案。
时值租赁业走向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期,业内人士认为,产融协作是融资租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融资租赁公司需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深化与相关产业的务实合作,以此开创租赁业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高质量是制造业发展必由之路
十九大以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长张承惠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粗放式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自主创新逐渐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此外,随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优化中,经济结构调整也由以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
实际上,2018年我国制造行业在2017年强势复苏的基础上,景气度延续,高速增长态势持续“超预期”。有关行业数据显示,1月份至8月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2.4%。出口表现亮眼,增速达到40.3%;行业结构和动能不断优化,行业集中度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但与此同时,需要正视的是,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在不断扩大,当前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发展质量不够高的问题仍然突出。
“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需要从单纯提升服务业比例向促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相互增强的方向转变。”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发展处处长杨东伟表示,我国未来的工业化需要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相互增强发展的局面。
此外,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高度重视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协同合作关系。有业内专家表示,制造业和金融业密不可分,深度促进产业和金融的结合,对于助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租赁在装备制造领域大有可为
租赁这一金融工具,是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调结构、增效益的关键抓手。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工业发达国家,融资租赁的市场渗透率保持在30%左右,在设备投资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而当前,我国正值换挡升级、培育新动能的关键时期,制造类企业在设备更新、技术更新、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融资租赁的金融支持。融资租赁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的设备投资需求,还可以更好地匹配企业的现金流量,优化企业的负债结构,帮助实体企业实现高质高效发展。
另外,制造类企业的产品销售也离不开融资租赁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曹宏瑛进一步解释说,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销售产品,不仅可以减轻客户的一次性支付压力,而且能够使生产企业及时回笼资金,将更多的企业资源放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核心竞争力建设上。融资租赁以其灵活的业务模式、便捷的操作流程、专业的贸易服务等特点成为制造类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的重要方式。
此外,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学红表示,工程机械行业上下游积聚着以中小微企业、个人为主,经营能力、信用资质相对较低的客户、经销商、供应商群体,其金融服务需求较为强烈,但难以凭借自身能力充分获取各类金融资源。这也赋予了融资租赁行业更多的商业机会,在解决工程装备制造业投融资需求中发挥出更多的作用。
切实提升风险管控水平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为了更好地服务装备制造业转型、践行产融相结合,租赁行业就需要做精做深服务,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但租赁公司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不单单是指业务投向的专业化,而是需要做到覆盖业务和风控管理整个经营链条的专业化。
当前,国内正值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加之国际竞争形势愈加复杂严峻,给企业的融资也带来了一定挑战。企业的流动性受阻,风险挑战也进一步提升。
张承惠建议,租赁行业要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加快转型,真正从客户需求出发,调整产品结构。与此同时,大力完善公司的治理水平和风控能力,以此提升管理水平,实现持续稳健经营的发展目标。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工作委员会会长杨钢表示,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融资租赁行业在扩大资产规模的同时,应通过分散的客户更加有效地管理投资风险。融资租赁公司应避免同质化竞争,通过设计基于租赁资产的高附加值租赁产品、基于对目标行业的深刻理解有效管理风险、利用稳定而可靠的业务发展渠道等方式加强差异化经营。此外,融资租赁公司应当从单纯的信用风险管理,向基于信用与资产的多元风险管理模式转变。融资租赁行业的转型与发展,应当建立在真正理解实体经济风险的基础之上,理解标的物和资金的用途,通过设备互联完善租赁标的物的管理,切实降低租赁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