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民营和小微企业生生不息,中国经济才能生生不息。”这是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赴浙江督查期间,不少民营企业家、小微企业主和银行人士发出的感慨。
一直以来,浙江都是民营经济求新求变的热土。在浙江,民营企业创造全省56%的税收、65%的生产总值、77%的外贸出口、80%的就业岗位以及90%的新增就业。可以说,浙江的经济活力就来源于民营经济。在民营企业出现融资困难的当下,浙江的民营企业融资状况怎么样?前期支持民企融资政策落地情况如何?带着一系列问题,《金融时报》记者跟随国务院金融委督查组深入走访了杭州、宁波、台州等地。
企业反映融资问题:抵押难期限短周转麻烦
“我们过去几年发生危机,扩张过快导致融资额过大。”谈及曾经的经历,浙江上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秀洪说自己心里充满了感恩,“当时政府帮助协调,浙商银行在我最艰难的时候来调研,充分认可我的团队和市场,让企业渡过了难关。”目前上易机械已经着力瘦身、降低负债,银行提供的流动资金贷款也帮助企业重新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经历过危机的陈秀洪已经吃过了“互保圈”的苦头,她表示也不想再碰互保的融资方式,希望银行能够创新信用贷款产品,也希望在融资环节减少转贷的频次,拉长期限,拓宽抵押物范围。
抵押物缺乏是不少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困难。新秀集团CEO赵胜梅说:“现在银行授信还在继续,但真正放款还是要固定资产抵押,这就像一个紧箍咒。”
“不仅如此,每次转贷也还要交资产评估费用。”宁波金海晨光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这有些不太合理。
杉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学明认为,银行对于弱资产但有充足现金流的企业,应该尽调细化深化,应该注重第一还款来源,而不是异化为看重第二还款来源,应该淡化抵押,发展供应链金融、订单融资业务。
宁波欧泰瑞克精密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震球也谈到对订单融资业务的需求:“比如接1000万元的订单,我们就需要投入700万元至800万元,如果能发展订单融资业务,将会给企业减少资金压力。”
另有民营和小微企业对于大企业拖欠账款问题反映强烈。浙江银保监局筹备组组长包祖明也谈到,大型企业对小微企业要提高责任意识,避免向小微企业出具保函、商业承兑汇票等。
长期资金有助提升企业信心信任和公平是对民企最大的善待
杭州琼楼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轻资产企业。“我们主要投资门店,但又不像固定资产一样能折算成抵押物。”该公司董事长赵烈说,希望能够增加中长期负债,“长期资金对企业信心会有很大帮助,例如债券融资。”
“但是债券评级对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还是有差别,这直接决定了发债的价格和难易程度,应该取消差别化。”顾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汉说。
对于区别对待民企和国企的现象,花园集团董事长邵钦祥直言:“民营企业做大了也是国家的、社会的。希望金融部门对于好的民企给予关心和支持,信任和公平是对民企最大的善待。现在一些民企发债都不敢发了。”
浙江民企融资方式比较多元化,特别是上市公司控股母公司运用债券融资工具比较充分,受今年以来债券违约事件的影响较大。今年1至8月,浙江民企发行债券565亿元,而到期偿付716亿元,也就是说,到期兑付金额大于融资额,债务滚动难度加大,一些负债率高、资金链紧绷的大企业面临较大风险。
为支持民企债券融资,10月22日,央行宣布引导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作为全国第一个试点省,浙江率先参与支持工具实施,首批3家民营企业债券和相应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已于10月成功发行。11月8日,农业银行协同中债增信成功为浙江民企奥克斯集团发行了首单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相应债券获得了2.7倍认购。奥克斯集团负责人在与督导组座谈期间说,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帮助企业的债券顺利发行,发行成本也得到了控制,对于民企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在此之前,该负责人一直在担心市场情绪会加大企业的发债难度,他说:“如果债券发不出去,面子都没了。”
台州模式:银行与民营、小微企业相伴相生
浙江小微和民营企业众多,这方面的金融服务水平也走在全国前列。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介绍称,今年以来,浙江省小微企业贷款呈现“总量多增、占比提高、成本下降”的良好势头:小微企业贷款占到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41%;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了1524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9.3%;下半年以来,企业贷款利率连续两个月呈现环比回落,尤其是小微企业回落更加明显。
但是对于银行来说,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仍面临不少难题,包括信息不对称、缺乏抵押担保物、企业经营不规范、银行风险收入不匹配等。对此,浙江台州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
例如,为有效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台州建立了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将市场监管、法院、房管、国土等15个部门的81大类、覆盖59万家市场主体的8316万条信用信息进行整合汇集并实时更新,免费提供给银行使用。截至今年9月末,最高月查询近20万次。该平台已被台州所有银行机构列入贷前调查、贷中审批和贷后管理的必经环节,为银行筛选优质客户、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台州的法人城商行始终坚持定位小微群体,创造性地探索出一套小微金融商业发展模式和微贷技术,形成了一套小而精、特色化的业务模式。台州银行“下户调查、眼见为实、自编报表、交叉检验”的十六字信贷调查技术,泰隆银行“三品三表”信贷技术,民泰银行“看品行、算实账、同商量”九字诀,均有效提高了信贷风控能力和信贷服务效率。截至9月末,3家城商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64.4%,信用和保证贷款占比76.4%,户均贷款34.75万元。
民营经济历来是台州发展的最大特色,99.5%的企业是民营企业。台州的金融机构从小微金融起家,又反哺于小微企业,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伴相生,共同枝繁叶茂。9月末,台州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0.79%,关注类贷款占比0.91%,资产质量居浙江省前列。
银企应相向而行久久为功避免运动式放贷
正如任何硬币都有正反两面一样,民营和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融资难题背后也有十分复杂的现实因素。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确实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民营和小微企业确实存在较高风险,尤其是近几年一些企业盲目扩张,发展背离了主业,多元化经营,多渠道融资,产生了很大的道德风险,银行对此也有所顾虑。
对于这些,基层银行、银行支行的工作人员有很多观察和体会。“民营企业规模发展到3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时候是风险最大的时候,这就像一个人的逆反期或青春期,总想多投资、快速做大做强。”建设银行建德支行行长陈文贵谈起自己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观察,他强调应该避免企业过度融资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