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1月7日电(记者贾远琨)一展汇天下,一览惠全球。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精品荟萃,也是文化融合的平台。
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北京市交易团的“高端对话”上,无形文化资产融资租赁成为关注热点。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首创推出的无形文化资产融资租赁业务,成为服务业开放的活力因子。
文化企业为社会提供文化和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一批文化企业得以快速成长,但由于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文化企业大都“轻资产、重创意、规模小”,核心资源主要是无形资产,难以通过传统融资方式获得支持,普遍面临融资窘境。尽管一些金融机构推出了“无形资产质押”信贷产品,但业务规模较小,对文化企业支持有限。
为促进知识产权价值转化,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题,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对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做出有效规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知识产权局推出多项举措,支持中小微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进行融资。
与会嘉宾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蓝陶勇说:“通过无形资产融资租赁,文化企业创造出的专利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不但可直接用于生产经营和市场开发,还被赋予了与飞机、轮船等有形动产同等的价值,直接转化为真金白银的融资支持。文化企业的知识产权得到了使用价值、流通价值和资本市场价值的三重开发和利用,无形资产的效用和价值被多倍放大,较之国外现有的知识产权信托融资、知识产权融资担保等,体现出了更高的保护利用水平。”
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方案》授权开展无形文化资产融资租赁的首批试点企业之一。为做好无形资产融资租赁业务,公司针对性地建立了风险管理制度,项目逾期率始终控制在相对较低水平;依法对知识产权价值进行评估,并依法开展确权和转让;本着普惠金融的理念,推出了费率较基准利率下浮5%的优惠产品,对企业500万元以下的融资,在无形资产标的物以外,原则上不再要求其他强增信措施,高度契合了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受到了它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小文化企业开辟出一条崭新的融资通路。
新的融资渠道为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了“启航”的动力。近两年,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新增的无形文化资产融资租赁项目中,中小项目占比超过75%,民营企业项目比例为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