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13届亚洲品牌盛典在香港举办。北京市租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恒鑫租赁总裁张利钧获评融资租赁“中国十大领军人物”。
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国内融资租赁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期,目前发展状况如何、遭遇了哪些挑战,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同时,今年5月融资租赁业由此前的多头监管划归银保监会统一监管,对于这一改变,业内接受程度如何,又做了哪些适应性措施,也引人关注。对此,《上海金融报》记者专访了张利钧。
《上海金融报》:国内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已超10年,当前的发展状况如何?
张利钧:2006年末,我国融资租赁的业务总量约80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租赁合同业务余额已达6.35万亿元,融资租赁企业已突破万家。但目前国内融资租赁行业渗透率仍较低,2016年资产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不足5%,而发达经济体的该项指标为15%-30%;同时,直租业务的比例相对较低,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不过,2016年以来,融资租赁行业整体业务增长放缓,近三年业务合同余额增长量逐年下降,预计2018年全年增加量将持续走低。在去杠杆、严监管的宏观形势下,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形势日益严峻,面临着融资渠道太过狭窄、资产运营能力较弱、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可以说迎来了发展拐点,必须加速转型,方能破局。
《上海金融报》:今年5月,融资租赁行业正式划归银保监会监管。统一监管后,将对行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张利钧:融资租赁行业多头监管由来已久,分为金融租赁公司(中国银保监会审批设立)、外商融资租赁公司(由商务部授权各省、直辖市的商务委审批)和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由各省级商务委受理后转报商务部和国税总局联合审批)。
今年5月,商务部公告将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行业务经营和监管规则职责划给银保监会,标志着超过2万家类金融机构监管权统一。究其根源,首先是为了避免监管“政出多门”、“两张皮”现象,这也是统一监管标准、形成监管合力的必然要求。其次,有利于银保监会对三类组织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有利于消除监管阻力和监管真空,遏制经营不规范或违规行为。再次,这符合“强化金融机关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要求,有助于引导行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更重要是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
长期以来,与金融租赁公司相比,对融资租赁公司的监管明显不足,部分融资租赁公司成为“影子银行”,以发放信贷为主要业务。统一监管后,“类信贷”和通道业务将受到进一步抑制,有利于融资租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对不同类型的融资租赁公司来说,统一监管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首先,大量外商系租赁壳公司可能会被清理;大量以通道为主业的民营租赁公司,牌照功能丧失,多小散弱的融资租赁公司或逐渐被市场淘汰;对专业经营的正规第三方租赁租赁公司来说,统一监管影响不大。
其次,由银行发起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承担银行资金的投放渠道,经营"资金"业务,商业模式是利差,这类企业仍会以售后回租,为评级比较高的企业提供借款,租赁物只是形式,风险防控仍旧集中在主体信用及担保抵押,作为银行放款的补充,进一步强化金融属性。而大量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会向直租/经营性租赁转型,与国际惯例接轨,逐步削弱资金功能,更加立足于产业,做产业金融,开展专业化经营,专业领域内开展融物为主业务(直租和经营性)。
统一监管后,租赁行业首先要回归本源,立足真实租赁,立足细分行业,向直接租赁、经营性租赁转型,更好地服务细分产业发展。同时,要改变盈利模式,从国外经验看,寻求资产交易利润是融资租赁公司转变盈利模式的重要出路。融资租赁公司不应只依赖银行借款利率与租赁利率之间的利差,或者有名无实的"咨询服务费"求生,而应通过对租赁资产的投资、经营获取利润,打破依靠利差生存的现状,培育经营资产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来自网络
《上海金融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问题与风险需要特别关注?
张利钧:展望未来,行业将加速分化。初步形成发展定位的各类金融租赁公司特点将更加鲜明突出;产业系公司将更加注重产融结合发展,专注细分领域,瞄准特定细分市场深耕细作;银行系公司注重凭借资金端优势和资本规模优势,利用资本市场,争做行业巨头。
同时,适租资产品类将进一步扩展。根据原银监会下发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规定,租赁物应为固定资产。然而,若租赁物仅限定为固定资产,则市场上众多中小企业、国家重点扶持的涉农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将无法通过融资租赁这一方式进行融资。虽然在实际监管中有窗口指导,调整固定资产的经营范围,但参照国外发展经验,为发挥金融租赁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未来将会进一步扩大租赁物范围。
第三,根植租赁本源,加大直租和经营性租赁。我国融资租赁市场规模已稳居全球第二位,但"融资功能大于融物"的现状和"类信贷"定位,并未突出体现融资租赁的核心价值。而直接租赁作为融资租赁的主要模式之一,兼具"融资+融物"的属性,可帮助生产类及服务类企业扩大产能或置办办公设备,也可以实现对制造类厂商企业的促销功能。今后将进一步提升直租比例,鼓励经营性租赁,减少融资性租赁。
风险方面,一是业务模式单一,"名义租赁物"滥用,过度开展类信贷业务;二是客户偏好趋同,为做大资产规模,公司风险偏好不断降低,风险积聚于个别行业或客户;三是由于类信贷模式下的业务收益率较高,租赁公司重发放、轻管理,市场风险预防和抵御能力较弱。未来两年,行业将面临大洗牌,重组、并购或破产可能成为常态。如果融资租赁公司还一味做类信贷业务,"踩雷"是早晚的事情。相反,发展直租和经营性租赁大有可为,融资租赁公司亟待明确自身的定位,关键在于发挥自己的业务特色和竞争力,同时也要控制好风险。
总体来说,融资租赁角色要从"资金的提供方"向"资产运营方、服务提供商和促进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方向转型。具体来看,真正要做好融资租赁公司,首先要定位于服务企业,要有精通的行业、熟悉的地区和客户、完善的设备处置能力,真正把租赁做成资产管理而不是信贷管理,利用自身对某个行业或产业链的精通给客户带给更多的附加价值。关键是要有专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将行业和企业的自身发展连接起来,做到从承租企业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做租赁,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咨询、管理、融资服务,并建立好资产退出渠道,逐渐由回租向直租和经营性融资租赁方向发展,真正发挥好其融资融物的特色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