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广东金融高新区内,注册资本5亿元的广东粤盛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盛科租赁”)将迎来开业暨合作签约仪式。
作为中国兴业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附属企业、南海政府控股的首家融资租赁公司,在正式开业前,粤盛科租赁已经开展了近两个月的业务,截至6月份,项目投放规模超3亿元,获得银行授信10亿元。
这家快速成长的新企业,是南海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南海金融办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海区新增12家融资租赁机构,截至6月底,融资租赁机构总数达62家,全区融资租赁机构累计发放融资金额约227.49亿元。
在政策红利与市场前景的双重驱动下,国内整个融资租赁市场也呈现火爆势头。数据显示,中国融资租赁市场规模已从2009年的3700亿,飞速增长到2016年的5.33万亿元;截至今年5月,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达到1万家。有专家预测,未来5年,融资租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万亿元。
在7月23日召开的南海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上提出,要提升广东金融高新区的产业金融中心功能,加快千灯湖创投小镇建设,大力引进金融法人机构及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区块链金融等金融新业态。
在这轮融资租赁的业务爆发期,南海能否抓住这一机会,加快建设珠西区域融资租赁中心?要在上万家融资租赁企业中“突围”,做好“租机器”这门生意,新成立的南海融资租赁企业又有什么“高招”?
新企业的新玩法 做专做细扎根特定板块
从成立时间来看,刚开业的粤盛科租赁在融资租赁市场无疑还是“新人”,如何迅速站稳脚跟?“粤盛科租赁是以环保、公用事业、高端装备制造为主要业务方向,我们希望扎根南海,面向全国。”粤盛科租赁执行总裁缪远华说。
其实,从成立起,粤盛科租赁就没走“常规路”,推出了“新玩法”——做专做细。与一般融资租赁企业业务范围“大而泛”不同,对于三个行业的聚焦,使粤盛科租赁能做出更专业判断,不但在业务上能跳出传统的风控手段,同时避免陷入行业的同质化竞争。
比如,当有企业欲为市政环保类项目进行融资租赁,一般的融资租赁公司会着重根据营收等财务数据进行评估。“但对行业有深入了解后,就不止以账面收入‘论英雄’,还可根据多个指标进行长远的综合判断,例如考虑项目规模、排放指标、服务范围及收费标准等,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租赁方案。”缪远华举例。
这一“专注”也将带来“滚雪球”的效应,“在一个行业扎根越深,掌握的行业数据越多,也越有利于公司做出更优方案,从而吸引更多客户。”缪远华说
这种差异化的“专注”,正成为不少南海新成立的融资租赁企业的“突围”之道。
背靠多个制造业股东的广东日昌盛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昌盛租赁”)从去年正式开展业务,则专注中小企业市场。
“现在已不是纯粹拼价格的时代,而是拼服务和产品结构的时代。”日昌盛租赁总经理庞磊说,基于对中小企业市场的发展规律、运营特点的了解,日昌盛租赁能贴近客户需求,“直奔主题,少走弯路”;同时,服务金额虽小但效率高,“我们会保证人员调导充分,在接到信息后很短时间内就能进行第一次上门拜访。”庞磊介绍。
此外,日昌盛租赁还建立起自己的一条产业“信息链”。由于专注中小企业,日昌盛租赁在这门“租机器”的生意上与客户的下游企业亦保持信息畅通,“因此,在业务开展上,就不止是资金的问题,还能综合客户的财务安排、经营情况和交易结构的真实性,更好地控制风险。”庞磊说。
专业人才缺乏成痛点 行业逐步走向阳光期
这种“专注”的打法,从纵向上拓宽了市场,也得到了银行的认可。不过,对于南海融资租赁企业来说,要持续走好专业化道路,人才却是一个挑战。
“融资租赁方面的人才本来就不多,多数集聚在更发达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庞磊说,而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挖过来的人才对融资租赁行业还需要一定时间的了解,人才结构缺失,是企业头疼的一个问题。
而粤盛科租赁的业务开展,则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冲在前线的业务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既要懂融资租赁业务,更要对公用事业、环保、高端制造等行业有深入的研究。”缪远华说,在粤盛科租赁看来,融资租赁企业就是要配合客户企业做好项目设计和方案,为客户企业量身订做方案,这就要求业务人员了解行业知识,能快速抓住行业中的“痛点”,然而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也并不容易找到。
人才带来的挑战,也从侧面反映了南海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情况。“处于哺乳期、成长期”是南海融资租赁企业对该地区行业发展的普遍判断,“但很明显的一点是,南海融资租赁行业正慢慢走向阳光,茁壮成长。”庞磊说。
南海庞大的制造业,无疑是融资租赁行业快速发展的硬件基础。在庞磊多年的观察中,南海的企业特点是一件一贷,稳扎稳打,“但可以看到,近年来这一观念正在慢慢转变,越来越多企业会接受融资租赁的概念,通过金融工具扩大生产。”
而融资租赁这一概念,也依托于各类银企对接的平台、机械行业协会等慢慢渗透至企业当中,“有时企业条件达不到银行贷款要求时,金融机构工作
人员甚至会成为我们融资租赁企业的编外推销员。”庞磊笑称,在政府和协会的推动下,融资租赁已经从十年前企业眼中的“新事物”变成了常态金融工具。
一方面,产业基础和企业氛围的形成,为南海融资租赁发展提供了沃土和加速器,另一方面南海的金融基础也为融资租赁发展提供了“活水”。之所以选择落户南海,落户广东金融高新区,粤盛科表示金融高新区内的数十家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是企业发展的后盾,“对于融资租赁企业来说,没有资金难以开展业务,而南海乃至佛山先进制造企业,更是未来潜在市场。”
建立风险再补偿基金 加快融资租赁企业集聚
如今,融资租赁企业正在南海慢慢集聚。来自南海金融办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融资租赁机构总数达62家,其中11家为法人机构,注册资本45.79亿元,全区融资租赁机构累计发放融资金额约227.49亿元。
为了建立起集聚的融资租赁业发展珠西区域融资租赁中心,南海区金融办透露,目前正在对促进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扶持办法进行修订,以加大支持力度。
此前,南海已于2017年出台《佛山市南海区促进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扶持办法》,主要围绕融资租赁企业落户、经营、物业补贴、风险补贴等方面给予企业及其高管相应的扶持奖励,融资租赁公司落户南海最高奖励2000万元;并对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生产设备的南海区企业,按照融资金额的比例给予企业资金补贴。
佛山层面也在2015年出台了《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佛山市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扶持暂行办法》两份意见,对融资租赁公司及采用融资租赁方式融资的企业进行奖励和扶持,最高扶持金额达200万元。
“从政策解读来看,南海乃至佛山的优惠政策不亚于国内自贸区,而且政策优惠兑现及时。”缪远华说,但由于宣传较少,使南海乃至佛山的融资租赁在全国影响力较弱,“我们希望融资租赁企业在南海的集聚不是个案。”缪远华建议,可通过引入行业研究院、联盟、有影响力的机构等,通过集聚效应及宣传在南海形成更浓厚的氛围。
庞磊深刻感受到来自政府的扶持决心,“政府的政策和行动是说到做到。”但庞磊也提出,对于民营融资租赁企业来说,想在业务发展上大步迈开,还需要机制的完善,“例如能否建立风险再补偿基金,通过多方面的补充,降低企业融资租赁的风险。”
在记者采访的多家融资租赁企业当中,建立风险再补偿基金成为企业的共性需求。
“融资租赁的两端,一是为企业提供融资、二是向金融机构融资,因此能否从两端入手?”有融资租赁行业专
业人士提出,政府可一方面成立再融资基金,帮助融资租赁公司进行再融资;另一方面建立风险补偿基金,让融资租赁企业更多支持当地企业创新和技改,使融资租赁覆盖至更多企业,更好地集聚融资租赁企业,打造珠西区域融资租赁中心。
■记者手记
融资租赁:
企业跨界新选择
既能“融物”又能“融资”,使融资租赁逐渐成为业界的宠儿。南海区金融办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海区新增12家融资租赁机构,截至6月底,融资租赁机构总数达62家。
这也意味着,仅今年上半年,南海就新增了近1/5家融资租赁机构。这么多融资租赁机构,都来自哪里?从记者观察来看,在南海区活跃的融资租赁机构,不少都是“南海制造”。
像之前佛山首家本土金融租赁公司海晟金租,股东分别是南海农商银行、大型国企广晟公司、上市佛企伊之密、国资南海承业以及南海本地装备制造业公司中南机械。这次新开业的广东粤盛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则是中国兴业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附属企业、南海区政府控股的首家融资租赁公司。
将于明年从厂房搬往千灯湖办公的广东日昌盛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则背靠多个南海本地制造业股东。包括集铝材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企业华昌集团;国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金属回收贸易企业之一兴奇集团;业务涵盖有色金属、全产业链、房地产开发和金融投资等领域的兴海集团等。
为何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都愿进入融资租赁行业?一方面,固然是对融资租赁这一行业前景的看好;另一方面,融资租赁在泛金融领域中亦属于低门槛。“我们的股东都扎根佛山三十年,是佛山知名的民营企业,希望能丰富企业的产业链,适当往外扩充,在把传统行业做扎实的基础上多一个选择。”日昌盛租赁的总经理庞磊说。
而制造业股东、上市公司股东的入局,也显然能为欲做专做强的融资租赁公司提供支撑。在海晟金租成立时,中南机械董事长许冠曾表示,海晟金租几个业务方向都与先进装备制造业相关,而伊之密和中南机械两大装备制造业股东的加盟,将为海晟金租的业务拓展提供专业思路。对于日昌盛来说,多家涉及铝材、有色金属的股东资历更无疑为公司专做中小企业的定位“加码”。
这样看来,融资租赁或许会成为南海企业跨界的一个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