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省级融资平台违约,让资管公司、信托公司、高净值客户纷纷“躺枪”。
日前,中电投先融(上海)资产管理公司发布旗下两款资管产品延期兑付的消息,这两个资管产品认购的是信托贷款计划。随后,作为通道方的国通信托紧急发公告,声明上述信托贷款产品为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5亿元,国通信托不承担积极主动管理的职责,项目风险由委托人承担。
资管公司忙着催还款、安抚投资人,信托公司忙着澄清责任,而事件的关键一方——融资方此时却毫无动静,让投资人很着急。
由于这个产品具体的融资人为天津市市政建设开发公司,保证人为天津市政建设集团,这也让地方融资平台颇受关注。而对金融机构来说,有一个词叫“城投信仰”。
“资管公司和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没有收到融资方的还款,为了履行受托人的义务会想尽一切办法催促该城投公司还款。当下这个敏感时期,城投公司能否得到当地政府的救助,还是一个未知数。”一名投行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目前,正是中央从严整治地方债的关键时期。去年底,财政部在发布《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时撂下狠话: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幻觉”。
对于融资平台而言,一方面到期偿还债务压力大,另一方面资管新规下融资收紧,不能像以前一样借新还旧了,广大地方融资平台确实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监管朝着政府融资平台开了一枪,结果中枪的却是上市公司,地方国企,还有资管、信托、投资者等。”一名长期为地方政府作融资的银行人士称。
4月27日,中电投先融(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电投先融”)公告称,旗下两款产品“中电投先融·锐津一号资产管理计划”、“中电投先融·锐津二号资产管理计划”三期、四期出现延期兑付。
据了解,这两个资管计划是用于认购方正东亚信托(现更名为“国通信托”)发起设立的方正东亚·天津市政开发流动资金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资管计划第三、四期原到期日为2018年4月13日、4月14日,中电投先融作为管理人在项目到期前后,多次在现场以致函方式督促融资融券还款。但是,由于融资人目前正进行资金归集,未能按时偿付本息并请求延期。
官网资料显示:中电投先融属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的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依托央企背景和强大的股东实力,股东方包括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电力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中电投先融于2015年10月在上海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该公司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员和中国期货业协会会员。
4月29日,作为通道方的国通信托紧急发公告称,根据委托人中电投先融的意愿设立的集合信托计划,以信托资金向天津市政发放了信托贷款共计5亿元,信托计划各期限已于2018年3月23日至4月14日陆续届满到期,因借款人天津市政开发尚有部分贷款本息没有清偿,该信托计划尚未清算结束。
国通信托特别说明该信托计划为事务管理类信托,项目风险都是委托人承担,受托人国通信托仅负责账户管理、清算分配等,不承担积极主动管理职责。
根据国通信托公告,可以基本捋清楚其中关系:中电投先融募集资金,天津市政开发是融资方,受托人即俗称通道方是国通信托。在整个链条中,地方融资平台是关键。
天津市政开发前身为天津市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成立于1983年,是当时天津市屈指可数的国有大型房地产企业之一,服务领域包括房地产开发、土地整理和宾馆服务,股东为天津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政开发的股东天津市政建设集团也是此次资管计划的保证人,且天津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东为天津市国资委。
“这一次天津的融资平台出事,有些没想到。因为作为省级平台来说,这类的平台信用资质是比较好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上,省级平台信托贷款违约并非第一次。早在年初,就有首例省级平台违约曝出,云南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及其旗下子公司未能及时偿还信托贷款本息,后来事件由地方政府出面解决。
目前,天津地方尚未对此事作出表态。在这些信托计划中,投资者多半是北上广深的高净值客户。在很多老百姓眼里,信托产品是刚性兑付的,特别是城投公司的项目,所以可以放心大胆地去买,但这受制于地方经济。
一个广受关注的背景是,去年多个地方政府主动承认GDP造假,过去顶着“首个万亿级国家新区”的天津滨海新区挤出“水分”,将2016年的GDP从10002亿元调整为6654亿元。
对于广大融资平台而言,今年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
今年一季度刚过,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已经很着急,有中部市级投融资平台今年的第一季度没有完成一笔融资,却偿还了1亿多元的债务。另一家东部城商行也开始频繁地被各家地方融资平台催促,希望能够获得新的贷款,用以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
造成融资平台当下困境的很重要原因是:一方面资金成本在不断上涨,一些融资平台融资利率从去年的6%-7%一路攀升;另一方面银行的贷款额度已经不够用。来自各相关部委的一道道政策封锁了投融资平台依赖的基金、信托等“变相举债”的表外渠道。尤其是今年3月,财政部《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23号文)再度明确“不得违规新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
不仅如此,财政部、审计署近期重点紧盯地方违规举债不放松,对违规举债官员问责追责等,这对地方政府有极大的震慑力,最近审计署就揪出6市县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变相举债,涉及资金154亿,其后被点名的邵阳政府发文称全力打好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攻坚战,提出“整合后的平台公司,不做任何一个无收益的项目”。
中央政府三令五申禁止城投公司替地方政府融资,不得增加地方政府隐性负债。“现在绝大部分金融机构都不太敢给城投公司输血了,就连标准化的债券,有些银行在财金23号文后都担心买了城投公司的债是不是变相增加政府负债。”一位金融机构人士说。
这头银根本来就在收紧,那头监管政策不断,平台公司确实为难。
现在各平台公司普遍面临还款压力,监管收紧,又不能像以前一样借新还旧,当地主家的余粮吃完了的时候,违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或也是当下很多类平台公司的现状。
据鹏元报告称,天津市政建设集团的房地产销售收入受限购政策影响存在不确定性,部分项目存在销售压力;截至2016年末,资产负债率达到91.17%,有息负债规模攀升至504.53亿元,且一年内需偿付的有息债务规模达157.73亿元,偿债压力较大,较高的财务费用严重侵蚀了公司利润,公司面临一定的或有负债风险等风险因素。
“城投公司作为借款人,肯定是弹尽粮绝了,不是不想还,而是没钱还。这家城投公司负债率较高,通过各种渠道融资,虽然不能说是典型的网红,但是也有几个朋友跟我提起这个公司的融资需求。”一位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投融资咨询处处长罗桂连博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传统的粗放式的“融资平台+土地财政”模式潜伏巨大的财政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积聚的巨额债务缺乏偿债资金来源,基于假象的刚性兑付导致缺乏偿债责任,这种模式不可持续,必须纠正。“天津市政公司的违约只是开始,乱来的融资平台违约未来会有一定的普遍性。部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利用并不可持续的刚性兑付机制,恶意放高利贷,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损失,这种代价不能转移给全体民众,建议落实全方位的问责机制。”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