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法律与监管环境不断变化、专业人才不足 融资租赁行业急需“补短板”)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向好,与民生相关的医疗、教育、旅游、能源、交通、水利等产业实现较快增长。经济的良好表现与稳定的增长也为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把握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完善政策环境对于行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其他金融业态不同,融资租赁行业具有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殊属性,在大力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当下,具备较强的优势。然而,从支撑与推动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两大支柱来看,法律与监管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专业人才的不足,为融资租赁行业在新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紧抓新时期经济发展机遇
经过了10年的高速发展,从租赁公司规模到行业认知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发展高度,随着整个金融经济环境的改变,如何转变相对粗放的发展模式是现阶段融资租赁从业者所重点思考的问题。浙江汇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俞雄伟认为,寻求新的发展高度不一定是在规模和速度上,而主要是在质量上,“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创造更多价值,为经济做更多贡献”。
创新是推动融资租赁公司发展的重要助力。在中国融资租赁西湖论坛学术顾问宋伟农看来,在宏观经济不断向好的背景下,融资租赁企业一定要抓住发展机会。首先,要回归融资租赁本质,专注于服务实体经济。其次,融资租赁企业要深入研究市场,根据各自的偏好和特长,开发相应细分市场业务,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差异化错位发展,使融资租赁能够真正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中去。再次,要加强创新,不断创新经营理念、业务模式和租赁产品,对新经济、新业态、新领域及时研究与跟进。另外,还要积极对接资本市场,发展投租、债租、证租联动等。
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未来金融监管力度将日趋严格。宋伟农强调,在强监管、去杠杆的背景下,利率中枢的上升将对融资租赁企业的资金来源与成本收益带来很大的挑战,“未来会有一大批经营不善的融资租赁企业被淘汰,而更多的融资租赁企业将会成长壮大。”
完善监管与法律环境
《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与《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明确了目标和任务,行业政策扶持体系初步形成。
浙江大学融资租赁中心主任杨柳勇认为,融资租赁行业需要加强自身风险管理,完善自身治理机制。同时,行业需要有序监管来引导融资租赁公司走上合规、风险可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国际上对于融资租赁的监管制度来看,各个国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大部分没有统一的法律,也未统一监管,没有纳入到银行等信贷机构的监管体系中。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创始人陈臻表示,从2008年到2016年,是融资租赁行业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租赁行业违约金和延迟履行等情况法律诉讼的爆发期。促进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法律是很重要的因素。
目前尚未出台针对融资租赁的专项法律,仍主要依据物权法和合同法作为法律依据。“在立法滞后的背景下,监管有其必要性。”陈臻直言,“快速发展的融资租赁行业既怕监管缺位,也怕监管过度。”
当下,融资租赁企业面临的监管环境正在发生重要变化。有专家表示,金融监管理念从机构导向监管向目标导向监管转变,有助于改善融资租赁企业的发展环境,有利于融资租赁市场出清,去除行业泡沫,为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创造良好条件。
重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
人才与资金、风控一道,是融资租赁的三大核心。当前,因竞争激烈、地域限制等因素影响,融资租赁行业人才稀缺且流动非常高。
融资租赁是专业性、综合性强的一类金融业态,需要金融、财税、法律等领域的知识,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除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和天津商学院外,大部分高等院校尚未开设融资租赁相关课程。目前,一部分从事该行业的人员不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
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在人才建设与管理经验等方面与国际上发达的融资租赁市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朴觅鑫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文豪坦言,租赁人才的培养周期长,成本非常高。而人才稀缺也会给融资租赁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未来融资租赁行业除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外,融资租赁公司的人才“造血”功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建设一直是融资租赁行业发展中所重点关注的领域。为加强融资租赁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融资租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上海、河南等地已陆续开展了融资租赁执业经纪人从业考试。
针对融资租赁市场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各家租赁公司也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积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进行人才梯队建设,加强同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通过培训等方式,有目标地培养、扶持一批具备综合性专业理论知识的后备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