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火爆
从2016年底开始,几乎是一夜之间,共享单车火遍大江南北。公交车站、地铁站、小区、各大写字楼边,都出现了“小橙车”、“小黄车”、“小蓝车”,共享单车的出现成功的解决了出行者“最后三公里”的问题,“随取随用,随地随停”的使用方式简单方便,同时出行者也不必再担心车辆被盗的风险,共享单车公式通过手机APP、GPS定位、4G网络等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车辆的分配和安全问题。
共享单车的火爆,从创投圈的青睐就可见一斑:2017年1月,摩拜单车宣布完成2.15亿美元的D轮融资,由腾讯和华平投资领投;2017年3月,ofo宣布完成由DST领投的4.5亿美元(合人民币31亿元)融资,接着是起家于山西的百拜单车和新入局的永安行完成A轮融资,但未公布具体融资金额。
共享单车的运营分析
在共享单车企业的对外宣传中,为了契合国家对于“共享经济”的支持,无论是摩拜,还是ofo都将自己的运营模式称为“共享模式”,宣称共享单车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共享经济模式。不过笔者认为,共享单车的本质就是租赁,再明确一点,是经营性租赁。
共享单车的运作模式,是企业首先采购单车,然后投入市场,用户用分时租赁或分次租赁的方式使用单车,并支付一定金额的租金。在这个模式中,摩拜和ofo这类单车公式是作为B方,即出租人,将单车租赁给C方,即承租人,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经营性租赁:共享单车的使用过程中承租人以支付租金为前提使用单车,出租人自始至终拥有单车所有权,并承担单车的维修和保养等。出租人仅赚取单车租赁费,承租人仅拥有使用权,但不拥有单车的所有权。
笔者简单估算了一下共享单车的成本和租金收取的效益。以ofo单车为例,批量化生产后的单车成本不超过200元,以一辆单车每天使用4次,每次费用1元计算,仅需50天即可收回车辆成本;加上运营和维护成本,正常情况下3-6个月即可收回成本实现盈利;按照一辆单车使用寿命3年计算,单车的年利润率在100%以上,这还没有计入APP广告的收入,以及APP庞大用户群的潜在收益。
给融资租赁行业带来的启发
国内融资租赁行业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目前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面临着业务模式单一、利润率下滑、不良率上升的问题。各家金融租赁、融资租赁企业也都在寻找业务突破口,寻找新的资产和利润增长方式。在这种环境下,共享单车这种面向C端,通过互联网方式催生的新型经营性租赁业务模式,给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带来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笔者认为融资租赁企业可以积极拓展面向C端的“小租赁”业务,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必将在传统融资租赁业务模式之外打开一个全新的、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