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到经历近10年停滞,再到最近10年的黄金发展,如今我国租赁业在金融资产中占比已达2%。
我国融资租赁及金融租赁公司数量已近四千家,行业业务规模达到四万亿。
2016年1月15日,由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工作委员会和中国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主办的“2015中国融资租赁年会”在深圳召开,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工作委员会会长杨钢透露上述信息。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到经历近10年停滞,再到最近10年的黄金发展,如今我国租赁业在金融资产中占比已达2%。“当前思考这个行业的发展,我个人认为要特别关注五个方面的情况,这里面有机遇,也有风险。”深圳大学教授解植春在上述论坛上表示。
新常态下的五大机遇
针对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工作委员会的数据,解植春称,“4万亿在中国整个金融资产中是什么概念,我前两天查了数据,总数是208万亿,这说明租赁业在金融资产中占比2%”,他认为,不到十年实现4万亿的规模,“这种情况让我想起了十五六年前的证券业和七八年前的信托业。这折射出整个行业迅猛发展的情况,也折射出市场对这个金融工具的期待和政策扶持力度”。
2007年1月《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出台,银行回归租赁业,整个行业从原来那种很冷清的局面中走出来,重新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外资、内资、银行系租赁公司陆续成立的背景下,我国的租赁业务逐渐恢复活力。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不同的新阶段。这种形势下,解植春认为,应从五个方面思考租赁业的发展机遇。
第一,供给侧改革会引起整个行业外部环境的一系列变化,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租赁业如何捕捉其中的机会?第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在2016年会空前加快,这将催生什么机会,租赁业该怎样布局,行业要怎么创新?第三,“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对租赁业有何影响?第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可以带来哪些机遇?第五,互联网金融会带来哪些改变?
六方面应对风险
“我感到租赁业一方面迅猛发展,行业前途远大;另一方面,发展的基础确实还比较脆弱”,解植春这样表达他的忧虑。
与证券业和信托业等其他金融业态相比,租赁行业赶上了经济发展的下行期,已有经济体系几十年积累下来的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可能赶上大规模爆发的时候,“这样压力就非常大,建议同行在基础建设上多做一些努力”,解植春称。
他表示,一个好的金融机构一定要提高六方面的能力,以夯实基础、应对风险。一是公司治理能力;二是战略规划能力;三是盈利能力,可持续盈利非常重要;四是风险控制能力,这是最主要的;五是公司执行效率;六是适应公司文化的能力。
“一个行业不经过教训、不经过风险,不可能发展起来,关键这个风险不能是毁灭性的”,解植春强调,“期待中国租赁业在金融总资产中占比10%的那天”。
中国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ChinaFinancialLeasing30Forum,CFL30)于2011年12月5日在北京成立。论坛由李思明、丛林联合召集,李思明、丛林、刘小勇、万钧、王佳林、高克勤共同发起,《第一财经日报》联合发起。
本届年会以“新起点、新使命、新疆域”为主题,就租赁业国际化、融资租赁公司上市、风险管理、租赁资产证券化、互联网与融资租赁及行业的法律与监管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商务部外资司孙笑宇副处长、最高人民法院刘竹梅庭长出席年会;近200家外资租赁公司参会讨论,李思明、刘小勇等作为行业代表发言。